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求职屡被骗
网友列“骗子公司大全”相互提醒

杨路遥 王爱东


    暑假已到,许多公司以招聘毕业大学生、实习大学生为名实施诈骗,让许多人上了当。为了提醒这些大学生,网友们将被骗遭遇在网上公布,并把这些公司列为“骗子公司”。现在,跟帖的受骗者越来越多,而一些人求职前都会上网搜索一下,查查去应聘的公司是否上了“黑名单”。

  网  友

  博客反骗实无奈

  较为著名的提醒“大全”,是一个名为“反招聘欺诈!反骗子公司联盟”的网上个人博客。这个博客开办已有一年多,点击率超过5万人次。

  上这个博客的网友自发将被骗经历上传,并详细地写下“骗子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还有骗人招数,更有人以此整理出全国各地“骗子公司黑名单”,供求职者参考。被点名的公司散布全国各地,粗略统计有数百家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上海。

  网友此举实属无奈,求职者普遍表示:“骗了区区几百块钱,有关部门不屑来管,更没有相关法律惩罚这些‘诈骗公司’,没有办法,只能在网上公布受骗经历,避免其他人再上当。”正像该博客开篇中所说:“我们所做的,只是在这浮华的城市里,主持那么一点点的正义。”

  公  司

  巧立名目乱收费

  据网友反映,这些公司一般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但是,招聘的“动机不纯”,他们利用年轻人求职心切的心理,用高薪吸引应聘者上钩,然后急着和你签约,但是,巧立了许多收费项目,如体检费、档案保管费、服装费、登记费、上岗费、押金、手续费、存档费、报名费、保密费、预留职位费、保证金等,名堂繁多。到最后,公司往往告知求职者未被录用。但当求职者想要退回这些费用时,大都被拒绝。

  律  师

  事实相符不侵权

  一些大学生受骗后因为无处投诉,或得不到帮助,借助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将公司名称、地址等发布在网络上的行为是否合法?

  上海国巨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表示:“如果网上发布的信息和事实相符,就不存在违法问题。但是如果在发布的信息中有与事实不符的话,就构成对公司名誉的侵犯,公司可以提出诉讼。”

  记者尝试拨打了网上几家“骗子公司”的电话,对方表示不太清楚所谓的“骗子公司大全”,有的干脆直接挂断了电话。

  律师提醒网友,如求职者碰到强交押金不退,涉嫌诈骗等,数额不大的,可以向上海市及各区县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因此,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和搜集证据,以便为自己讨回公道。如果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可以向法院提出刑事诉讼。本报记者 金   恒

  特约通讯员 王爱东 实习生 杨路遥

  评论 070718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