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饮一杯无

赵丽宏


  二十年前韩国诗人许世旭访问中国,我陪他去杭州和绍兴。许世旭是韩国著名的汉学家,不仅精通汉语,还能用汉语写诗歌和散文。那次,是许世旭第一次访问中国,一路上,他无法抑止自己的激动。他说,无数次梦游唐诗宋词的故乡,现在身临其境,恍如梦游。那几天,他随身带着一瓶酒,走到哪里都会喝上一口。在西湖畔,他喝了一口酒,说:“我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诗”。我问他哪一首,他马上就低吟出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白居易的五绝《问刘十九》,也是我喜欢的唐诗。我曾经奇怪,这么简单的一首诗,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惊人之句,为什么却让人回味不尽。诗中描绘的是喝酒的情景,也是对友情的讴歌和回忆。此诗又题为《同李十一酔忆元九》,是诗人在喝酒时回忆起一位叫刘十九的朋友。红泥小火炉上炖着热气腾腾的美酒,屋外虽然是就要下雪的寒夜,但和知心朋友在温暖的炉火前对酌,那是令人心动的景象。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尤其让人感动,这不是强制的或者无节制的劝酒,而是带着关切的心情,轻声询问:你是不是还能再喝一杯?全诗随着这句询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悠长的回味和联想。

  《唐诗三百首》对这首诗有评价:“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中评论:“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说得有理。

  此诗中的“绿蚁”,现代人已不知何物。最初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酒上的绿色泡沫,又称“碧蚁”,后来则被作为酒的一种代称。谢月兆《在郡卧病呈沈尚书》中有“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之句,吴文英《催雪》中有“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之句,都是指酒。“红泥小火炉”,也是令人神往的意象,简朴中透露初亲近和暖意。许世旭回国时,我送他一把宜兴紫砂壶,他捧在手中端详了一会,喃喃说道:“这就是白居易诗中的‘红泥小火炉’吧。”白居易诗中的火炉,当然不会是宜兴的紫砂壶,不过许世旭的感觉没有错,紫砂壶的古朴和简洁,使他联想到白居易的诗中的情境和意象。

  去年冬天,我受邀去韩国谈中国文学,许世旭来机场接我。当天晚上,在首尔热闹的明洞步行街,他找了一家风格纯正的韩国餐馆请我吃饭。餐馆里灯火幽暗,一个小火炉上,煮着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两个人举杯对酌,一杯接一杯,很自然地回想起二十年前西湖畔的往事。许世旭笑着问我:“能饮一杯无?”我们相视一笑,岁月的隔阂消逝得不见踪影。杯影晃动之间,分明有一个飘然的身影陪伴左右,那是白居易。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