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第B09版: 好吃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相三谈

西坡


  我的两篇闲谈“吃相”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一点共鸣,有位老先生还特地寄来一则材料,“顶”了一下,说明我的说法并非“孤证”。事实上,无论我的想象力多么丰富生动,比起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吃相”,总是贫弱的。如果有人愿意编一本“吃相大全”的话,恐怕是“小菜一碟”。

  由于我涉及的,以感性认识为多,缺少理性思考,所以在此略加申述。

  吃相之好坏,虽然形成的因素很多,但经济的影响力却是不可不顾及。管子说:“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再清楚不过了。改革开放之初,不断有报道说,有些人在会后出席自助餐,出现疯狂抢食乃至大打出手,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虽然未必绝迹,但毕竟发生的概率极小了。何故?经济条件好了,世面见得多了,人们觉得那样的“急吼吼”,实在没有道理,换句话说,就是“知礼节”了。从前吃“咸菜炒肉丝”,有人净拣肉丝吃,被谓之“吃相坏”;现在的人吃这道菜,反其道而行之,专拣咸菜吃,吃相也是差的,但大家觉得层次变了,就宽容得多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实际上也是同一个意思。现在,我们有理由发出“今是昨非”的感慨,但无情地嘲笑昨天,却不是一种好的心态。想象一下,如果迷失在荒蛮之地,再文明的人,免不了要煮鹤焚琴,啃猪蹄,喝狼血,哪管什么刀叉齐备、头盘主菜分明!此其一。

  吃相虽然和文化程度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但和道德修养有点纠葛。既然说到吃相,那就不是独自一人的事情,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餐桌上,“埋头苦干”未必比“屁话连篇”更文明,动刀动叉未必比筷子指头更高雅,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以不妨碍他人为底线。此其二。

  在餐桌上也要讲以人为本,而这个“本”,就是“吃好”。这是前提。无视这个前提的所有陈规陋习,都该在排解之列。有人觉得扳着蟹脚抠肉吃更有味,那就让他去抠;有人觉得还是把蟹肉剔出来做成蟹羹好吃,那就让他去剔,千万不要拿高雅低俗去裁夺。须知端起饭碗就要想一想这是谁谁谁的恩赐或者“粒粒皆辛苦”,是诚心不让人吃饭。此其三。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吃相是人的综合素质的自然反映。如果吃饭时老想着摆出什么样的“吃相”才标准,才好,则趁早打住,因为你赶这顿饭局算是白来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