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但愿经过洪水的洗礼,政府官员们能更加清醒些。灾后重建,别忘记把校舍建得更牢固些,以实际行动证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并不是一句口号。
为3275间校舍倒塌感到庆幸

椿桦


  天灾是检验建筑质量的有力标准,因此,有时候天灾的发生并不一定全是坏事儿。譬如17日这一天,不少媒体都转发了这条消息:“安徽3275间中小学校舍在洪灾中倒塌”,这条消息就让我颇感欣慰。

  天灾固然是无情的,但有时候也容易发现人的无情。譬如,为什么在自然灾害中,倒塌的房屋首当其冲的是校舍?倒塌的校舍,为什么多数都是农村的?假如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政府大楼倒塌”,无须“3275间”,仅仅有一间政府办公室被冲垮,就足够产生轰动效应了。

  当然,政府大楼的不倒,就像校舍容易倒一样,是很好理解的。想想看,郑州市惠济区的“世界第一区政府”能被风刮倒吗?既然政府大楼坚不可摧,那么发生天灾就值得我们庆幸了。当然,我并不是庆幸于政府大楼建筑质量的牢固,而是在“校舍倒塌”概念中发现了人祸的因素——为什么政府在建设校舍时,没能把它们建得跟政府大楼同样的坚固?是财政困难,还是建筑公司偷工减料?但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表明其中有人祸的因素。

  我的另外一个庆幸是,这段时间正值暑假,校舍倒塌不会造成严重的生命事故。而这些校园危房倒了,同时意味着必须重建。孩子们终于可以有机会在新的校舍里上课了,假如这次没有发生水灾,水灾没有让那些危房倒掉,那些孩子不知道得在危房中提心吊胆到什么时候。假如前些时报道的“安徽泗县遭龙卷风袭击,校舍倒塌导致2死46伤”事故中的龙卷风稍稍晚点刮,想必悲剧不会上演,因为暑期里同样遭受水灾侵袭的泗县校园危房很有可能在放假后倒掉,从而避免伤亡。

  “欧洲地方政府不敢随便盖楼,不少政府租用民房办公”的“旧闻”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欧洲许多学校的校舍是最醒目的建筑之一,政府办公楼则是最不好找的,因为它们要么是建得“寒碜”,要么就是在民房里办公。这种状况与中国大部分地方恰恰相反。

  但愿经过洪水的洗礼,政府官员们能更加清醒些。灾后重建,别忘记把校舍建得更牢固些,如果钱不够,那就把政府大楼转让出去,官员们去租房办公,以实际行动证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并不是一句口号。

  信息时报 (椿桦)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