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要 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奥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美食地图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广 告
 第B17版: 广 告
 第B18版: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刚”中国“变形”记

万静


  卖玩具的广告片

  《变形金刚》本来是一个广告片。

  《变形金刚》始于1984年,前3集是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变形金刚”,委托日本东映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广告。这3集广告有简单的情节,放到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和市场反响强烈。孩之宝干脆把它制作成一部长篇动画片。

  1984年9月17日,长篇“广告”动画《变形金刚》开始在美国将近100个电视频道播出,从《第一天》到12月15日的《双雄大战》为止,一共播了16集。因为是商业“广告”,各电视台向孩之宝收取了高额的广告费用。

  为了促销新一代的变形金刚玩具,孩之宝又在1985、1986年两次推出《变形金刚》系列动画,加上最初的16集,《变形金刚》达到了95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文版《变形金刚》第一代。

  孩之宝公司当然没有放过庞大的中国市场。1988年5月,上海音像资料馆译制了《变形金刚》。不适合中国国情和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变形金刚》播出后获得了巨大收视率,要命的是,看过动画片的小孩子很快发现了商场里的变形金刚玩具,他们一边喊着《变形金刚》的经典台词“汽车人,出发吧”,一边开始跟父母死缠烂打。

  等到5个月以后,广州电视台准备播《变形金刚》,这次他们只能掏钱买版权了。

  钱花得并不冤枉,《变形金刚》一播就火,玩具也在广州商场卖断了货。负责生产变形金刚的广州白云山玩具厂乐坏了,片商专门给王建中送来了两个变形金刚。王建中直到现在也分不清“擎天柱”和“威震天”,但在办公室里,没事他也掰着玩。

  玩具太贵而停播?

  “有一次,我的小孙子非让我讲《变形金刚》的故事,我没看过电视,但一看画册,画面、文字不美,思想内容荒谬,宣扬好战,加上意思不连贯,根本没法讲。再一看定价,十几页一本的画册,有的八九角,有的一元多,印数都在六七万册以上,最多的竟达25万册。”当时的妇联书记处书记胡德华气愤地对媒体说。

  1989年2月18日,胡德华等20位人大常委会委员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上发言,建议停播《变形金刚》。据次日新华社的报道,这些委员“认为《变形金刚》的思想内容荒谬,主要是宣传好战,对下一代有毒害作用”。更关键的是,“在美国市场滞销的‘变形金刚’儿童玩具大量倾销我国市场,一套‘变形金刚’价格高达上千元,每一个玩具也要数十元到上百元,给许多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孩之宝的”阴谋“被识破了。

  对“停播”印象极为深刻的广州的媒体工作者吴先生,他很清楚地记得,1989年《变形金刚》第一季播完后,隔了半年播出的第二季主角成了洛迪文(补天士),原先的主角柯柏文(擎天柱)莫名其妙就没了——大结局没了。14岁的他只好很“屈辱”地向一个平常不大搭理的同学拍马屁,找他借大结局的录像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先生还起劲地向记者模仿变形金刚变身时“切库库切库库”的声音。

  将近20年之后,《变形金刚》推出了电影版,当年吵着让大人买玩具的小孩,自己就变成了大人。

  2007年7月11日,由中影引进的《变形金刚》在内地上映,比香港早了13天。

  南方周末(万静)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