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经典西译著作 高洪兴 |
徐家汇藏书楼珍藏着明清之际传教士翻译的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这些如今存世不多的译作,每一部翻译刊印都是早期中学西渐的重要一步。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殷铎泽翻译的《论语》。1662年殷铎泽、郭纳爵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在江西建昌刊行并带往欧洲。在此之前虽然已有1593 年天主教教士东渡之祖利玛窦将“四书”译成拉丁文, 1626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把《五经》译为拉丁文,但利氏、金氏的译作早已无存,是否曾有刊印也有争议,而且论当时的影响,也不能同殷铎泽与郭纳爵的译作相比。建昌刊本《论语》与《大学》,西方版本学家一度以为已经散失,也有人认为,国外只有大英博物馆藏有全册、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论语》部分。从所藏来看,当时殷铎泽翻译的是《论语》前五章部分,每节上为中文原文,下为拉丁文译文,每个中文字右侧有注音。是书采用木刻单面刊印于宣纸上,中缝印有页码,具有中国传统线装书的特点,但折缝在右与古籍线装相反,而文字自左向右横排、同页两面内容先左后右、阅读时需要自左往右翻阅又具西洋书的风格,堪称中西合璧。 十七八世纪在西传的中国儒家经典著述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由柏应理、殷铎泽、恩理格、鲁日满4人合著而成,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下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了拉丁文版。书中还第一次刊印了一幅孔子像,并即风行欧洲,法国、德国、荷兰的杂志纷纷介绍,1688年出法文译本,1691年出英文译本。促使更多的传教士投入到中国经典著作的翻译中。藏书楼藏有1687年拉丁文版,为牛皮装。 藏书楼珍藏的早期中国传统经典西译著作中,还有一部也深受瞩目,那就是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拉丁文本羊皮装《中国典籍六种》,是儒家经典《四书》第一次西文全译,也是《孟子》第一次被译成西文。 明请读一篇《<红楼梦>英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