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方便居民调剂家中多余物品,拉近邻里关系。但也面临不少问题—— 社区跳蚤市场不该跳开诚信 姜燕 王瑜明 |
|
“家里有多余的东西,就每次带一两件来,能换到需要的东西,人家开心,我也开心。”7月18日上午10时许,家住浦东的周女士来到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每个月的18日是这里跳蚤市场的“开市”日。这是上海唯一定期开放的跳蚤市场。 据了解,今年政府部门将“积极探索和推动社区建立跳蚤市场,建设节约型社区,促进邻里和谐”。对此,曾经在一个社区跳蚤市场受过“伤”的杨先生说:“首先得解决诚信问题,这样市场才能办好,才能真正促进邻里关系。” 好CD换回坏碟片 杨先生家住闵行区,他去过一次跳蚤市场,仅有的一次交换,就吃了亏。当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了几张平时不大听的CD,在跳蚤市场上逛来逛去,想找合适的东西交换。很快,有人提出用一套5张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光碟和他换。杨先生的CD听得少,品相不错,看对方的碟片包装挺新,碟片上也没有什么划痕,就欣然同意。 “现场没有设备能试,我也没想要试看。”杨先生说,回家后才发现,这套碟片里只有一张能放。他后悔不迭,却无处退换。 组织者是否应该把关 杨先生认为,虽说跳蚤市场主要取决于居民自己的诚信,但组织者也应有所作为,替大家把把关。 记者向上海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上海由街道或居委会开设的跳蚤市场凤毛麟角,仅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利用办公楼的地下室,开设了一个定期举办的小跳蚤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带物品前来的居民,需先登记,但那是因为中心规定:转让后所得钱款的20%需捐给慈善基金会,并无其他用意。交换或买卖时,居民自己要看清楚物品的质量。 苏州市金阊区石路街道前不久也曾办过一次跳蚤市场。社会事业科曹科长介绍,进场前,居民要按要求登记货源,“如自行车、电视机等大件电器进市场时,要提供原始发票”,但“对质量问题,我们不负责”。现场还竖立了“物品交换,自己负责”的公示牌。 实行实名制尚未成熟 杨先生至今仍然懊悔,如果当时留下了对方的姓名和地址,还有希望讨个说法,现在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吞”。 记者在居民区采访时,浦东新区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提出:“是否可以采用实名制。由居民制作个性化的名片,交换或出售物品时分发,以便‘售后服务’。” 当场有人质疑道,这种自行印制的名片,需要居民们认可的组织方验证,但如此大的工作量,组织方能否承担?另外,“搞得这么复杂,谁还愿意来?” 据悉,国外成熟的跳蚤市场之所以无需“身份认证”,是因为社区内的居民彼此相熟,事实具备实名制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如不利用人们爱惜自己名誉的心理,用实名制加以约束,建立跳蚤市场的早期很可能出现一些麻烦事,由组织者事先建立一套诚信机制,值得考虑。 “售后纠纷”无方可治 浦东新区市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至今尚未发生什么纠纷,不过他们也从未想过,一旦出现纠纷,如何追究责任。 深圳长城盛世家园二期在去年和今年曾办了两次儿童跳蚤市场。从“儿童”入手是主办方的一次试验。长城盛世家园管理处经理陈嘉坦言,他们想从这两次“过家家”的试验中,积累点经验。果然,孩子交换物品后,发生了“达不到期望值”的“经济纠纷”。“处理起来很麻烦。”对此事,陈嘉没有深谈。 两次试验后,管理处开始筹备成人跳蚤市场。对于可能发生的纠纷,陈嘉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但他动了脑筋,先打“预防针”。“我们告诉业主,跳蚤市场主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和交流的机会,促进邻里团结互助,不要真的把这里当成买卖的场所,所以希望大家更讲诚信。”这样一来,居民“进场”时的心理比较“成熟”。今年5月和6月,长城盛世家园二期成功举办了两次“成人跳蚤市场”,做到了让“邻里关系走出防盗门”。 经验小贴士 ● 食品、药品、烟酒、易燃易爆物品不准进入市场。 ● 每件商品的价值不超过100元,专业性强的或卫生条件要求高的商品不准进入。 ● 衣服不能有破损,必须保持整洁、八成以上新,拒绝内衣。 本报记者 姜燕 实习生 王瑜明 评论 070720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