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关注】
跳蚤市场应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就跳蚤市场的话题,专访了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

  记者:上海需要社区跳蚤市场吗?

  于海:当然。现在人们的购买能力强了,买东西很随便,家里多余的东西自然而然多了起来。

  另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可能经常想换换口味,想把过时的换个时尚的。

  记者:开跳蚤市场面临不少现实问题,你怎么看?

  于海:要先开起来,发生问题了再来规范,再考虑怎么调整和改进。很多事情要尝试、发现,才能知道有多大能力能做这个事,能做到什么程度。

  记者:你认为跳蚤市场在上海会受欢迎吗?

  于海:上海有很多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不少人愿意尝试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我想,在有些社区应该会做得比较成功,在有些社区也可能会无人问津。办跳蚤市场不能一刀切。

  记者:你担心它变质吗?

  于海:我不悲观,也不乐观。可能有些人会把家里实在不能用的东西拿出来,或者把它变成假冒伪劣的市场。

  记者:会不会有些小商贩借机来收低价二手货?

  于海:据我所知,跳蚤市场一年当中只办几次,长的一次持续几天,小商贩不太可能专门利用这段时间进货。

  记者:这种市场多长时间办一次比较合适?

  于海:我认为,举办跳蚤市场频率不宜过高,总不能一天到晚摆摊头,居民之间的交换毕竟不是正式的交易,生活需要的大量交易不是来自跳蚤市场。最好能让大家有一种过节的享受,那就有意思了。

  记者:能谈谈你在国外看到的跳蚤市场吗?

  于海:5月份天气很好的时候,人们会把一个冬天积存下来的东西摆到路边,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讨价还价,十分有趣。我经常在这种市场上见到渥太华的市长,他告诉我,这个市场是不纳税的。

  老外到这种跳蚤市场,“just for fun”(只是觉得好玩),很多人聚在一起,很开心,根本不是为了钱。能把东西交换出去,或者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件很开心的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