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故事】 |
家里出现这么多“经久不用”的东西,都是不良消费习惯和使用习惯惹的祸,本报列举出几种类型,请大家“照照镜子”。 不计小钱型 “不就一把伞吗?没几个钱的,最多十几元。”打开张小姐家的储藏室,里面放着十几把伞。因为怕麻烦,张小姐出门从不带伞。如果突然天降大雨,她就顺手在路边买那种10元一把的伞,结果家里的伞越积越多,可碰到下雨天时她还是没伞用。 不想就买型 偶尔到超市买一次东西的赵先生说,看着这个也缺,那个也缺,顺手就丢到购物车里了。“回家一问太太,什么东西都有。”新买来的东西丢在那里长久不用。 丢三落四型 “第一次找不到,我按型号去配了一个。”钱先生说,刚用了一次,“原配”就“现身”了,他就把新买的带到办公室备用。谁知,家里的那只又寻不着了,火气一大,钱先生又去数码广场配了一个。来回一折腾,半年不到,他就有了4个充电器。 年老健忘型 李老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用完锤子、钳子总忘了放好,于是就成了小区外五金店的常客。“其实很多东西没丢,只是不知道放哪里了。”现在,李老伯家的老虎钳、锤子等工具凑一起,几乎可以开个小五金店了。 疯狂购物型 在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卢女士很忙,所以一得空就钻进品牌特卖会,不顾一切大买特买。换季是卢女士的“血拼”兴奋期。可是,她塞进衣柜的衣服,很多一次没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