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边界行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法治视窗
 第A20版:读者之声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 · 社会/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码
 第B24版:e生活 · 掌上天地
  
2007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故事】


    家里出现这么多“经久不用”的东西,都是不良消费习惯和使用习惯惹的祸,本报列举出几种类型,请大家“照照镜子”。

  不计小钱型      

  “不就一把伞吗?没几个钱的,最多十几元。”打开张小姐家的储藏室,里面放着十几把伞。因为怕麻烦,张小姐出门从不带伞。如果突然天降大雨,她就顺手在路边买那种10元一把的伞,结果家里的伞越积越多,可碰到下雨天时她还是没伞用。

  不想就买型      

  偶尔到超市买一次东西的赵先生说,看着这个也缺,那个也缺,顺手就丢到购物车里了。“回家一问太太,什么东西都有。”新买来的东西丢在那里长久不用。

  丢三落四型      

  “第一次找不到,我按型号去配了一个。”钱先生说,刚用了一次,“原配”就“现身”了,他就把新买的带到办公室备用。谁知,家里的那只又寻不着了,火气一大,钱先生又去数码广场配了一个。来回一折腾,半年不到,他就有了4个充电器。

  年老健忘型      

  李老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用完锤子、钳子总忘了放好,于是就成了小区外五金店的常客。“其实很多东西没丢,只是不知道放哪里了。”现在,李老伯家的老虎钳、锤子等工具凑一起,几乎可以开个小五金店了。

  疯狂购物型      

  在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卢女士很忙,所以一得空就钻进品牌特卖会,不顾一切大买特买。换季是卢女士的“血拼”兴奋期。可是,她塞进衣柜的衣服,很多一次没穿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