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了都不买”…… 周俊生 |
说起《死了都不卖》这首歌,在“5·30”之前可是出尽了风头,借助着网络的传播,年轻的股民们都能哼上几句。这首歌生动地刻画了当时股民们万众一心奔牛市的心态。但随着市场出现的重大转折,“死了都不卖”成了可怕的梦呓,这首歌也受到了一些指摘。但是,我们真的能够把市场暴跌的损失归罪于这首歌和它的作者么?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最近访谈了《死了都不卖》的作者龚凯杰。我们从中了解到,龚凯杰也是一位有些历史的股民,他从1998年开始进入市场,但总是输的多,赢的少,一直到今年才有一些收获。但是,随着“5·30”的到来,他的赢利很快灰飞烟灭。 龚凯杰的遭遇,也是我们大多数散户股民的遭遇。随着市场在前年从1000点不到的熊市中走出来,特别是随着股指一路走高,越来越多的散户股民进入市场,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股市投资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死了都不卖”的歌曲,用夸张的文学语言反映了社会的普遍心声,所以才能迅速传唱,成为一首流行歌曲。但是,一场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的风暴使广大散户股民的这种善良希望化为乌有。有资料统计表明,从5月底开始的一个月,虽然上证指数跌幅尚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也有部分个股勉力创出了新高,但大量个股在这短短一个月里已经腰斩。一大批原来对市场充满信心的投资者不仅遭受到了经济的损失,也遭受到了一次感情的创伤。 任何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都不可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只有成千上万的民众积极参与进来,市场才能获得发展。中国股市能够在不算很长的十几年里发展到如此规模,正是依赖于广大坚持“死了都不卖”、“死了都不离开”的投资者的支持。市场的管理部门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投资积极性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试想一下,如果股民们开始高唱“死了都不买”,这个股票市场势必会陷入冷冷清清的局面,还开得下去吗?周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