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周刊
第B14版: 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楷《泼墨仙人图》

张德宁


  梁楷,南宋画家。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从贾师古学画,山水、人物、花鸟兼善。但今人多见其传世之人物画,其《八高僧故事卷》及《释迦出山图》中的树石山水,显示其山水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宋宁宗嘉泰(1201-1204) 时为画院待诏,并赐佩金带。然其性格豪放不羁,“敝屐尊荣,一杯在手,笑傲王侯”。不能忍受画院的规矩,遂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人称“梁风(疯)子”。多作释道、鬼神,有两种几乎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种是“细笔”,取法吴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称“折芦描”;一种是“减笔”,继承五代石恪的简括,以寥寥数笔横扫,墨色淋漓飘逸。对后世简笔写意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泼墨仙人图》是其减笔画的代表作,纸本,纵48.7厘米,横27厘米,墨画。图绘一秃顶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显得步履踉跄,仿佛是有些醉意了。仙人自不同常人,其衣衫不整,非以遮体,而看其脸部,眉眼鼻嘴挤成一堆,下巴胡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琐,但却是脱尽了俗相,透出丝丝的仙气。全图勾笔极其简略,仅以显示局部些小的轮廓,而占画面大部之衣着则用粗笔蘸墨法依褶痕横扫,墨色淋漓滋润,而质感极强。但看画面,似乎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以淡墨涂抹,而后在将干未干时再在肩头以浓墨破,在干后再用浓墨勾腰带。这种粗笔横扫,笔简而意到,墨色淋漓酣畅的画法,为梁楷之前所无,而且在南宋绘画由工细趋向简略的潮流中也为仅有,后人称之为“泼墨”,成为后代画家心仪手追的大写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谓的“泼墨”,与今天我们所见张大千创制的“泼墨泼彩”,还是完全不同的。张大千是不用笔,而将墨水或颜料盛在钵内,用手执钵直接将墨水或颜料泼在画上,然后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迹用笔适当加以引导。而梁楷的泼墨,则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笔中饱蓄浓、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后以手执笔,按程序疾速在画上横涂竖抹,使留下的浓、淡墨色自然渗化,似墨汁泼翻,却又留有用笔的轨迹。严格地讲,梁楷的泼墨,是用笔所致,有泼墨之意,而无泼墨之举。这一种表现力极其震撼,而又极具难度的绘画技术,历代备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农乃至现在,无数画家奉若圣明,趋之若鹜。

  但我以为,后之学者须明白梁楷减笔泼墨技法的由来:他是在既能很工致地画人物的基础上做减法的。欣赏其《八高僧故事图》,人们从八个生动传神、而又各具个性的刻画精细的高僧形象中充分领略到梁楷非凡的造型能力。如果以为只须揣摩其减笔泼墨的作品就能入其门,那就无异于筑空中之楼阁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