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暴风雪”航天机上的感叹 |
访问的第二天我们按计划参观了发射场,也就是真正的工作区域。整个发射区域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85公里,场内有11个组装试验大楼,9个发射综合设施,1个测量设施,8个发射井(用于试验洲际导弹和pc-18,pc-20型导弹)和2个燃料加油站。陪同官员先破例安排我们参观了飞船总组装大楼。这是航天城里最核心的地方,一般不让外人进入参观。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简要介绍了这座楼的功能和正在车间里组装的“联盟”号飞船。但发射场内的外部环境与我的想象反差很大,场内的道路高低不平,周围杂草丛生。运载航天器的铁路似多年未整修过,接送科技人员上下班的火车陈旧,轨道旁鼠洞无数。场内多数大楼和设施已经老化,有的已被废弃。难道这就是世界顶级的航天中心?陪同官员告诉我们,发射场里的大部分楼宇、设施需要改造或重建,可政府一下拿不出大量资金。有一份材料说,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拜科努尔运营十分困难,简直揭不开锅,职工连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退休人员也不能及时领到养老金,少数人忍痛离开了这个令别人向往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混乱,部分设施遭到破坏性拆除。最令我费解的是,苏联时期研制的“暴风雪”号航天机样机遭到了摧残:机腹的一些隔热瓦被人撬走,舷窗的玻璃硬被人砸碎。陪同还带我们登上样机的机背上察看惨状。样机的材料与1988年试飞成功的那架飞船完全一样。当初,为了与美国一比高下,苏联工程设计和技术人员耗时近十年,制成了这架可多次使用的“暴风雪”号,并为其建立了庞大复杂的服务设施综合体。某些性能优于美国航天机,特别是它装备了先进的自动起降系统。可惜它完成了一次使命后就寿终正寝。站在机身上,我对使馆随行的同志说,拜科努尔的历程最能说明冷战时期苏美对峙的激烈与残酷,以及苏联解体对各国包括对俄罗斯自身的巨大冲击。50年来,这里有撼动乾坤的大喜,也有震惊全球的大悲。但没有人能料到,一个存在70年的苏联“忽喇喇似大厦倾”,会在一夜之间解体。陪同官员问我对苏联解体的看法,我说,这是个复杂的政治数学猜想了,留待专家学者们继续探讨吧。俄罗斯谚语说,“只要结局好,过去就算了。”你瞧,大家庭分开了,合作又恢复了,拜科努尔不就是例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