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加林树保佑着他的后来者 |
看完“暴风雪”号我们直奔加加林发射台,这是人类走向宇宙空间的第一起跑点,正巧赶上“进步m–48”号货运飞船已安装在发射架上,现在大部分载人飞船仍从这里升空。我们又破例被允许登上发射平台详细观看飞船。 我原来以为“进步”号是小家伙,贴近它才发现也是个庞然大物,约有30层楼高。发射副总指挥告诉我,“进步”号准备就绪,在接受最后测试,只待明早升空,每次任务主要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燃料、水、氧气和给养,这将是第101次飞行。此时俄罗斯电视2频道正在发射现场制作节目。该台一位女记者主动走上前来采访我,她首先问:“大使先生,据说你们国家在准备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您来此访问是否与此有关?”我说:“我国已进行了4次无人驾驶试飞,均获得成功。相信中国人不久也会圆自己的飞天梦。” 当天中午市长梅津采夫在市政府设宴款待我们。席间气氛热烈,梅还多次表示希望加强俄中宇航合作。他说,俄虽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冲击,但俄太空飞行器发射技术和设备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发射事故率仅为千分之一,研制、发射成本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他希望能为中国提供商业发射服务。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苏联宇航之父科罗廖夫和加加林生活工作过的小屋和发射场博物馆。讲解员不仅详细介绍了科罗廖夫的生平、才华和对苏联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贡献,还说了一些趣闻。科罗廖夫在航天城工作期间,不允许任何女性进入他的办公室和住所。每当发射前夕,他总在自己的房间里长时间地来回踱步,手里捏着一枚硬币,时不时扔到地上,又拿起来,看看正面还是背面向上,似乎在祈祷着什么。我想,一个再伟大的科学家也不是神,也许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毕竟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大于天重于山。 在参观加加林小屋时,陪同告诉我们,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实际没有单独的逃生系统。这令我十分惊讶。如果真是这样,那加加林实际已作好了不归的准备。但他出发前是如此的镇静,心动速率与平时几乎相同。真不愧为航天英雄第一人!如今,加加林返航后亲手种植的一棵榆树已40多岁,树皮已皲裂剥落,下部树杈已干枯。陪同说,第一次升空的宇航员一般都要在加加林树上剥下一小块树皮带在身边,以求加加林保佑他们平安飞返。如今,我夫人也珍藏着一小片加加林树的树皮。 在航天城博物馆,我仔细观看了每一件展品,它们都是一代代航天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我在留言簿上写道:“拜科努尔是哈萨克斯坦的明珠,俄罗斯的骄傲,全人类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