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釉里红狮纹盘 宋康年 |
|
青花釉里红,是属于釉下彩品种之一,指的是在器物上同时用青花,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蓝、红辉映,格外艳丽,给人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它的烧制过程是以氧化铜为主色剂在瓷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烧造成,以色彩鲜艳明快而取胜。它始烧于元代,到明清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制作更为精湛,色调也更加鲜艳,装饰取材更加丰富多彩,如龙、凤、狮、缠枝花卉是前所未有的画面。 下面介绍的一件青花釉里红狮纹瓷盘,就具有清代的鲜明风格。该盘,高5厘米,口径31厘米,圆形,撇口,矮圈足,底内为青白釉,较为滋润,特别是盘内狮子戏绣球的装饰图案,那狮子头大脸圆,全身毛发茸茸,满嘴胡须,两眼炯炯,四脚腾空,尾巴翘起,只是用了寥寥几笔以夸张的手法就勾勒出狮子正在嬉戏绣球的动人神态,一副喜庆吉祥的气氛跃然画面,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一种和谐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至于为何说这件青花釉里红狮纹瓷盘定为清代的器物?因为无论从它的胎质,釉色,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均符合清代风格:(1)制作较为精细规整,大有一丝不苟之感;(2)胎质坚实厚重,细腻,同时也较清白,多采用景德镇高岭土烧制而成;(3)釉色,白中泛青,光洁莹润,青花发色沉淀于白釉深处,纯净明亮,蓝色鲜艳;(4)纹饰以龙、狮为装饰图案,寓意吉祥,这也是清代显著特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