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法援沙龙
 第B19版:求职·招生招聘
 第B20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21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2版:求职·留学指南
 第B23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9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会游泳?

王蔚


  如果要举办一次全市青少年的迎世博作文比赛,可以吗?回答是:可以,但中小学校不得在学生中宣传和动员。这是有市教育部门文件硬碰硬规定着的。即使学生参加了,甚至拿了比赛名次,也不得记录在《成长手册》上。 

  最近发布的本学年度《上海中小学生市级竞赛活动项目》明确要求,除了包括初、高中数理化竞赛在内的40多项由教育部门直接组织的竞赛活动外,其他的比赛各校一律“不得参与举办、宣传、动员和组织”。我觉得,教育部门维护自己组织竞赛活动的权威性,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发参加了钢琴考级,或得了某项才艺表演的大奖,为什么就不能往自己的《成长手册》自我评价栏内写上一笔呢?

  不知市教育部门在制定“正宗”的竞赛项目时,有没有深入调研或认真论证过。至少,某区在差不多同时印发的《学生竞赛活动目录》中,列出的项目就多达86项,其中就包括了由本报主办、反响热烈的传统项目——“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而且,搞笑的是,一项由市某个教育行政单位自己举办的比赛,尽管也不在“允许”的目录中,但下发的通知中仍明确提出“学生参赛情况应记入《学生成长手册》”。 

  凡事就怕“拍脑袋”。再举一例。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频发,催生了本市教育部门的一项新计划——所有学生“人人学会游泳”,此事也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民网在采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专家时,听到的评论是,“人人学会游泳”该提倡,但不该被扭曲,更不能与成绩或升学挂钩,搞成像前几年那样要求每个学生会唱“样板戏”、会跳拉丁舞一般。 

  对于游泳,我也听到了各种议论。比如,“人人学游泳”可行,“人人会游泳”,即使教育或体育发达国家也未必做得到。再比如,全市2000所中小学百多万学生,全部学游泳,有多少泳池可容纳,时间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经费是向家长收取还是政府“埋单”?这些问题都不是脑袋一拍就能解决的。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