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3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招聘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 招生·培训
 第B25版:求职·教育动态
 第B26版:求职·招生
 第B27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职场快线
 第B3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招生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5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6版:求职·留学移民
2009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丹燕上海故事新章

林金荣


  十多年了,陈丹燕孜孜不倦地写上海。这一次专挑了一所公园来写,就是那个因为一段著名公案而拥有了传奇身世的公园,那个曾经“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写它从建造迄今150年中的故事。1868年,上海外滩,在英国领事馆建筑前的一片荒滩上,建起了一所当时称作“公家花园”的园子。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个新鲜事物。它是一所专供外国人休闲娱乐交际的公园。但是,须知在上海外滩,是有大量中国人的,而且不乏有钱、有知识、有教养、有身份甚至有基督教信仰的华人,并且他们还是纳税人,他们对这样的歧视深感不满。于是就有了争取权利的声音和行为。其中一个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出现在了这本《公家花园》里。

  直到1942年这所公园才有了中文名字“黄浦公园”,并沿用至今。

  20世纪50年代的黄浦公园,洋溢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健康、热情、纯朴特征。60年代的“文革”期间,它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自尽于黄浦江的罹难者。70年代,那里一方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成为了青年男女的恋爱场所,甚至一对中学生的约会都选在了那里。陈丹燕写了这对中学生的故事,他们各自不一样的青春,以及日后天各一方的沧桑阅历。经历过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无不记得那块立在公园门口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无不为之愤慨。可是,确凿存在过这块牌子吗?80年代新一代的上海近代史学家,因为找不到实据而产生了怀疑。陈丹燕在书中用两代史学家的故事试图破解这个遗案。

  那些“租界之子”,混血儿,在离开中国、回到欧洲老家后,如何度过他们的余生?那些有着高贵家世却一度饱受家世之累,后又否极泰来、终得祖荫庇佑的“遗少”,他们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后,迫不及待地奔赴欧洲。他们怀念什么呢?上海,在外地人眼中是什么形象?——陈丹燕用她的人物解说公园,用公园解说她的人物。说公园的故事,说人物的故事,其实都是在说上海故事。多年来,陈丹燕从各种角度,用各种方式解说着上海,锲而不舍地探究着上海的复杂身世,试图把真相呈现给世人。她这一次调用了小说家的才能,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把她的上海故事说得更加紧凑、明晰、好看。她的语言一如既往地声色活泼,富于想象力。我每读她的书,都禁不住暗叹她的才华:奇妙的譬喻,细密的观察,深邃的思索,精确的描述……陈丹燕无疑是一个不断地寻求超越自己的优秀作家。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