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最为焦虑
相对来说,开学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群体是高一新生。因为无论从学业难度的提升来说,还是从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来说,很多学生往往会倒在这个跨越上。日前,教育部新闻办给出具体分析。初中的学习难度低、容量少、题型少,高中的知识抽象多、容量大,且灵活度和难度都大幅上升;初中老师对难点强调的多、巩固的多,学生几乎是被老师“抱”着学习,高中教学进度快,许多内容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另外,初中生的交友比较随意,也十分单纯,而进了高中后,同学交往更偏重内心的交流,人也变得更为理性且更注重对自我空间的保护。高一新生的开学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三种:一是沮丧沉默型,中考有落差,提不起学习兴趣;二是脾气暴躁型,高中阶段孩子主见大了,和父母冲突变大;三是放任自流型,抓紧最后的时光,继续沉迷假期状态。
怎样让孩子“收心”
开学前夕,给学生们最多的忠告莫过于“收心”。那么,怎样才能“收心”呢?
近日,奉贤区教育局通过官微提出若干策略:
■ 掌握时间点,暑假“收心”最好选在开学前一到两周进行,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再让孩子安排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提醒他们保持精力,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转入学习状态。
■ 以状态调整为主,包括生活状态的调整,按照上学时的规律作息和饮食。
■ 把“收心”落实到知识的学习上,不论是复习旧知还是预习新知,投入学习就等于给前进通道上了润滑剂,开学后才能畅通无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用给孩子布置太多的学习任务,在完成暑假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拿新学期的教科书做些预习。
■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年的打算,可以让孩子总结以往做得好的地方、今后有什么打算。这样的谈话不用一次谈完,家长可以借一些日常谈话机会,介入这些话题,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过于挑剔适得其反
“要收骨头了”,“手机必须没收”……
越是临近开学,孩子和家长的亲子矛盾越高发,主要原因是孩子嫌父母唠叨个没完没了,特别是以一些“极端”的言语和行为逼迫孩子早点把心思转移到开学上来。这样真有效果吗?
上海安洁家庭教育心理治疗师安洁说,父母特别是妈妈要少说教、少唠叨,增加孩子对新学年的快乐体验。家长要抱有信任孩子的态度,如果孩子力所能及,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开学的准备,意见不同时要协商解决。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陈默说,开学前在孩子耳边反复说“再不抓紧就完蛋了”“这学期再不好好学,明年就跟不上了”之类的话,效果适得其反,这是家长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习惯用挑剔和批评的警示语,孩子怎么会不背上恐学症呢?家长自身应放平心态,避免焦虑,努力帮助孩子以自信和愉悦的心情迈入新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