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诚信
只要将拒不履行执行义务的案件,以及生效刑事判决等信息纳入“市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便会对不诚信者形成威慑。2008年至今年10月,上海法院共提供相关数据3.2万余条。
“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社会价值取向,主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司法不仅要参与社会诚信体系构建,还应促进法律在各执法部门的有效实施。”市高院院长应勇说,2008年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1357份,已反馈采纳988份,采纳率72.8%。
促公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进司法透明提供了技术支持。
(下转A6版) (上接第1版)
截至目前,本市庭审互联网直播案件1018件,网上点击率达4866万余人次;裁判文书上互联网34.8万余篇;接待社会公众查阅电子诉讼档案2.2万余件次。
持续完善的人民陪审制度,更为推进司法公开,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目前,全市共有人民陪审员1318名,来源多元、全程陪审、兼顾专业背景,今年1至10月,人民陪审员一审陪审率86.67%,同比上升19.2%。这些做法的目的都在于,“打造看得见、能感受的司法公正,逐步让公众因了解司法而理解司法,因参与司法而认同司法,因见证司法而信赖司法。“应勇说。
促效率
最高法院公布的审判质量效率综合指数还显示,2010年上海法院法官人均办案数为125.4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多。而全市法院经过一审后的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1.6%以上,二审后的服判息诉率达到98.7%。“与司法效率同步提升的,是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和信服度。”应勇说,2008年以来,市人大对上海法院工作报告年平均赞成率为94.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