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人称“雷公爷”
刘亚楼,中等个头,英俊潇洒,精明干练,性格火烈。任空军司令员时,人称“雷公爷”。1910年生于福建武平县桃澜区湘店乡大洋泉村,1927年冬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9年入党并参加红军,不久即到红4军随营学校学习。
丁盛被送去公略学校读书,除了培养,还带种扫盲性质,刘亚楼就是明摆着的深造了。他读过两年私塾,又读小学、中学,之后又当教师——前面说过,那个年代,在红军中这就算大知识分子了。当时称作“红校”的随营学校,140多名学员分作3个区队,刘亚楼被分在2区队,任5小队副小队长。有个学员陈志刚,鼾声打雷似的,吵得大家睡不好,他就硬挺着,每天晚上等大家都睡着了再睡。有时晚上再轮班岗,上课就打瞌睡,有时还打起呼噜。教员火了,一巴掌抡起来,就被一只手在半空中抓住了。刘亚楼说:革命队伍,官兵平等,不许打人。
当时一些军官军阀习气,打骂士兵。那时读私塾要挨打,学徒要挨打,当兵更是家常便饭,“马鞭子下出好兵”,“三句好话不如一个巴掌”。而这教员既是长官,又是先生,自然更是神圣不可侵犯。虽然这时古田会议已经召开了,反对极端民主化,反对打骂士兵,废止肉刑,可即便会议决议传达下来了,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呀。
教员怒不可遏,喝令:放手!刘亚楼道:放手可以,不许打人。反了你了。教员扔下句话:你等着处罚吧!处罚就处罚,刘亚楼才不管那一套呢。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军内外一大批翻译没事干了。空军有关部门也拿出一套方案,转业一部分,改行一部分,少数留下做外事工作。刘亚楼说不行,昨天还是宝贝,今天就成废物了?中国现在有多少翻译人才?指示有关部门举办英语、德语培训班,让翻译人员学习掌握第二外语,翻译外国空军资料。
毛泽东说:刘亚楼,你这是跟中央唱反调,另搞一套。
刘亚楼说:我这是坚持科学。
毛泽东道:是啊,就你刘亚楼讲科学,你是国防科委副主任嘛。
毛泽东生气了,刘亚楼请周恩来、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劝“驾”。毛泽东道:刘亚楼喜欢说了算,空军就让他说去吧。
红校开设军事、政治和娱乐课。军事课讲授枪支构造、射击、刺杀,步兵攻防战术。政治课讲授社会发展简史,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娱乐课主要学习吹拉弹唱,开展各种游戏。
学习4个月,毕业考试分三级。一级由教员考,合格后当班长。二级由区队考,合格后当排长。三级由学校考,合格后当连长。刘亚楼没费劲通过全部考试,被分到红12军3纵1营2连当连长。两个月后,升任营长兼政委。
参加正规红军前,刘亚楼曾在武平游击队担任班长、排长,再连长、营长应该顺理成章了。没想到这营长兼政委才个把月,就拐弯成了支队政委,接着是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
长征,红一军团2师为左前锋。师长陈光和政委刘亚楼,率部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取遵义,夺娄山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多少好仗?军政主官,共同指挥,当然没错。却也分工不同,各有侧重,军政主官都在,哪一仗是政委具体指挥的?怎么写?
1935年7月,长征到达毛儿盖,刘亚楼“改行”调任红1师师长。3个多月后任红2师师长(政委肖华),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再渡黄河东征。翌年6月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训练部长,改称抗大后任教育长,1939年4月去苏联学习。
关内8年抗战,刘亚楼基本都在苏联度过的。
刘亚楼、李天佑、钟赤兵(军委1局局长)、杨至成(抗大校务部部长)等人,作为中共首批出国学习军事的专派人员,进入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军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
人与物,目光到处,都是异国情调,却是多少年来就心向往之的社会主义的苏联。风尘仆仆的抗战军人,摩拳擦掌要大学一番,回国后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