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青年一决高下
1993年,由国家劳动局国土资源部主办,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首饰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首届奥林匹克首饰技能大赛,在当时的老凤祥首饰总厂展开。各地年轻人都飞来上海,带来了自己的绝活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一决高下。
经过仔细考量,组委会将大赛接待工作交给了老凤祥。那么多选手的衣食住行,都由老凤祥一家负责,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老凤祥员工既对举办类似大赛毫无经验,又得应对首饰行业的专业性讲求。
比赛基地设在老凤祥当时的漕溪路总部内,场地由厂区改建而成。白天,老凤祥员工要正常生产,而下班后,又要亲自动手加班加点改建厂房,有时还要睡在厂里。墙面、绿化、喷水池……这些无一不是为了迎合这项比赛。没日没夜地干活,接待室才被腾出,场地布置终于才能完成。
■比赛盛况空前
在开幕仪式上,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亲临现场,在会上讲话。有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这次大赛,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特地偷跑出来参加,场面蔚为壮观。当时,所有的上海媒体都对这件事情做了跟踪报道,连续几天报道大赛盛况。
而老凤祥技术中心王主任,作为首饰业的权威专家,也为大赛担任了评委工作。赛后,所有获奖选手和组织者一起,都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得到了中央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培养接班人义不容辞
回味这段近20年前的历史,滋味万千。当时,首饰业传统工艺面临失传,许多家长不愿孩子来做“工匠”,不肯让孩子学习技术。但其实,成为一名“高级蓝领工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时获奖的年轻人,现在全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无论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是领域中的佼佼者。
而老凤祥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对培养年轻传人的工作极为支持,其高瞻远瞩的判断力和身体力行的执行力也令人感动。除了为奥林匹克大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外,老凤祥还举办培训机构培养传人,为整个行业的接班人培养出了一把力。 (文/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