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长三角/社会·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寻访带“龙”地名
南京一市民盖下二百多个邮戳
常毅
  大龙、二龙、三龙、四龙、五龙、六龙……这是在给龙排座次吗?不,这些都是中国的地名。南京市民陈西民对龙情有独钟,十几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到处寻访乡一级以上、名字里带有“龙”的地方,并在邮票上加盖邮戳。如今,他已经收集了200多个“龙邮戳”。 

  ■ 有趣的“龙”地名

  陈西民把200多个“龙邮戳”裱装在两个卷轴上,起名为“龙在中国”。细看这些邮戳,最早的一枚是2000年12月18日盖于南京六合龙袍。“这是我行程的起点,”陈西民说,接下来的十年里,他走遍了全国,行走的目的,就是寻访带“龙”的地名。

  在这些“龙邮戳”里,有大龙、二龙、三龙等,大龙、三龙在江苏大丰,二龙在东北,四龙乡在四川南部县,五龙乡在浙江嵊泗,贵州大方县还有个六龙镇。此外,还有安徽肥东的白龙、青龙,安徽怀宁的黄龙,贵州的金龙、水龙,河南的火龙,广东的龙头,江苏的龙舌,浙江的龙尾,四川的龙背…… 

  ■ 印证龙文化

  300多个乡以上名字带“龙”的地方,陈西民到过的有100多个。陈西民说,去这些地方,并非仅仅为盖个邮戳,同时还可以了解搜集当地关于龙的文化和传说。 

  另外100多个“龙邮戳”,由于时间、经济等原因,陈西民没能去成,但他想了个办法——写封诚恳的信,将邮票寄给当地邮局,请工作人员盖好后寄回来。香港九龙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起初不愿意盖,后来负责人知道陈西民的想法后,便帮忙盖了一个。对于陌生人的支持,陈西民心存感激。他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龙文化很痴迷,“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应该传播龙文化。” 

  今年55岁的陈西民原本在中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南京职工培训中心当门卫,后来改搞绿化。1997年,陈西民开始留心关于龙的知识,但他觉得仅“读万卷书”远远不够,于是想“行万里路”,决心开始寻访“龙地名”,“以印证中国的龙文化”。 

  “龙年到了,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展览,把这些‘龙邮戳’都展示给南京市民。”陈西民说。   常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财经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18版:股市分析
   第A19版:阳光天地
   第A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专版
一封感恩信 浓浓祖孙情
全国寻访带“龙”地名
导航仪出错 回乡人惊魂
科技“小达人”
大学生千里徒步回家
新民晚报长三角/社会·生活B02全国寻访带“龙”地名 2012-01-31 2 2012年01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