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填埋场
垃圾堆已逼近极限
老港处置场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有南北两个码头。记者在北码头看到,不时有船载着集装箱而来,码头上也排列着装有垃圾的集装箱。
工作人员介绍,集装箱抵达码头后,会进行吊装作业,由车辆短驳至填埋场,经称量后直接填埋。记者在填埋场看到,作业车辆碾压垃圾,将“垃圾山”压得紧实。
据悉,老港前三期填埋场已满负荷,停止填埋,目前启用的是占地361公顷的第四期。四期平均每天接受9000余吨生活垃圾,占全市生活垃圾的50%以上,也已大大超过4900吨的设计日处置量,高达32米的垃圾堆已逼近45米的极限。
老港填埋场第四期总经理白礼培表示,四期填埋场2010年接受生活垃圾日均量为9950吨,2011年日均量9500吨,减少了500吨左右,符合上海垃圾减量5%的目标。目前老港正在建造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预计今年底可投入运营,届时每天可减少3000-4000吨生活垃圾。
白经理称,国外许多国家都已尽量不再往填埋场增加垃圾:“上海目前推进的垃圾干湿分类是个好措施,湿垃圾单独降解后无需进行填埋,不占用土地资源,分类减量有利于填埋场的运行。”
江桥焚烧厂
干湿分离可减污染
江桥焚烧厂位于嘉定区江桥镇,厂内拥有一期、二期共3条焚烧线,日处理量为1500吨生活垃圾。两套汽轮发电机组可用焚烧余热发电上网,进行能源再生利用。
记者在焚烧厂内看到,卸料大厅共18个门,每天接受普陀、嘉定、静安、长宁四个区的小压站运来的生活垃圾。每四个门为一区,每区的垃圾经过3-5天的发酵,等颜色从鲜艳变为黑色后,即成为“熟垃圾”。一旦垃圾变“熟”,两个巨大的抓斗会将垃圾抓进焚烧炉中,用1000℃左右的高温焚烧。焚烧后产生占比百分之十几的废渣,送往填埋场填埋。
工作人员介绍,垃圾焚烧一来可以减小垃圾体积,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二来可对资源循环再利用,焚烧一吨垃圾可发电约300度,每年可发电1.4亿多度,上网1亿多度,提供12.5万多户居民的生活用电。而焚烧一吨垃圾,政府给予207.8元的“垃圾贴费”,再加上发电上网,可以负担工厂运转。
江桥焚烧厂副总经理刘长水介绍说,适合焚烧的垃圾最好是热值高、含水量低的,有利于转化为电能。“目前运来的都是混装垃圾,包含了菜叶果皮,含水量并不低。根据厂里工艺,没法进行分类焚烧,因此我们非常支持垃圾干湿分离。”
而对市民关注的焚烧污染的问题,刘经理坦言,焚烧肯定有烟气,有烟气就会有污染。但江桥焚烧厂运行规范,根据上海地区特点进行本土优化,确保垃圾充分燃烧,烟气处理、二恶英的控制均达到大大高于国标的欧盟92标准。“其实,二恶英的产生量与垃圾结构成分有关,如果垃圾中含氯塑料较多,焚烧温度又过低,就易生成二恶英。因此垃圾源头分类尤为重要。”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新民网 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