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伴随经济改革一起成长 只想有份工作随遇而安
印度“90后”:现实与梦想有点远
唐昀
■印度年轻人生活有喜也有忧
  文/唐昀

  印度1991年开始全面实行经济改革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是去美国或英国“淘金”。如今,新一代年轻人想要的生活却是:有一份工作,随遇而安。 

  1991年后出生的这代年轻人,伴随着印度的繁荣一起成长。对他们而言,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不算太遥远,却也不那么近。

  白手起家颇为不易

  伊曼纽尔·马修1991年出生于印度南方城市班加罗尔。在实行自由经济之前,这里气候温和,平静安逸,非常适合退休生活。后来,政府逐渐解除对电信、金融、能源的管制,以低息贷款吸引大批欧美国家投资。微软和IBM等跨国公司先后进驻印度,合作建设科技园,班加罗尔逐渐成为“印度硅谷”。 

  印度现有超过250万人从事技术工作,虽然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很小,但已经给班加罗尔这样的新兴科技城市带来很大变化:树干上常贴着面向IT业单身职员的租房广告,购物中心也明显增多,那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打发时间的地方。当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分享“印度硅谷”的繁荣。 

  马修2008年顶替去世的父亲在邮局谋得一份差事,但他很快发现这份工作并不理想,不仅是临时性质,而且还得预支一笔“佣金”。 

  一年后,道达尔商场开业,马修应聘成为某品牌牛仔裤销售员。在商场里推销牛仔裤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多数印度人还是习惯在街边商铺或露天集市与小贩讨价还价,而马修推销的牛仔裤最便宜也要25美元。他努力解释产品如何做工精细、款式新潮、物有所值,大多数顾客还是只看不买。 

  马修一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月薪115美元,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是印度非正规行业雇员的普遍写照:工资不走账,没有保险津贴,缺乏安全感,随时可能遭解雇。几星期前,牛仔裤店因顾客太少而关门,马修另寻了一份卖CD的工作,工资比先前还低。 

  马修的理想是开一家手机配件商铺,他算了算利润可高达50%。“这工作很棒,但我必须先存够2000美元。” 

  印度1991年开始为金融业松绑,但小型企业仍很难融资。银行只会给现成的公司贷款,若是白手起家,还得仰仗家族资金或者求助放债人。一般来说,成功的小企业家都来自成功的家族企业。 

  马修的朋友不相信马修能成为一个例外。“如果你足够聪明,懂得业内的种种花招和陷阱,你可能会成功。”马修先前供职的牛仔裤店老板法鲁克·巴沙说,“但是像马修这样的人,恐怕是一辈子劳碌命。” 

  期望运动改变人生 

  如果说马修与理想还相距遥远,那么阿比拉什·马利克可以说已经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了。 

  一个炎热午后,在东部奥里萨邦莱文肖恩大学的棒球场上,马利克代表奥里萨邦出征22岁以下青少年全国棒球比赛,对阵西孟加拉邦。场馆有些破旧,比分牌还是手动的,马利克的装扮却相当新潮:穿着曼联队球衣,梳着莫西干头。 

  现场除了少数官员外几乎没有观众,但赞助广告无所不在:记分员的遮阳伞由百事赞助,奥里萨的队服由耐克赞助,淡季的赞助商则是阿迪达斯。 

  马利克打这场比赛可得190美元,今年的收入估计可达9600美元,包括比赛费、俱乐部签约费和赞助费。他是所在年龄组2010年度最佳投手,已经在印度棒球超级职业联赛中亮过相。如果正式加盟职业联赛,他一年收入至少5.8万美元。 

  在家乡克塔克打球,光芒就黯淡了许多。印度棒球管理局提供的经费只能让球队在比赛期间住三星级宾馆,虽然伙食还不错,但家具很破旧,赛后庆祝也只是在拥挤的房间里喝喝啤酒。 

  马利克和队友们都梦想能进国家队,“如果能为印度而战,你就什么都有了”。 

  但是机会渺茫,奥里萨邦迄今只出过两名国家棒球队员,更现实的期望是参加由铁路、矿业公司赞助的邦高级运动队。竞争十分激烈,每打两场比赛就要调整队伍,打得不好就要出局。 

  对那些靠打球养家的队员来说,这一体制尤为残酷。还好,马利克没有这样的压力。他父亲是一名石油工程师,毕业于著名的印度理工大学,他哥哥继承了父业,马利克则把青春押宝在棒球事业上。 

  “这好比一场赌博,赌赢了,生活就从此改变。”马利克说。 

  务农人家贫困依旧 

  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邦30多年来一直被政治左翼势力所控制,直至去年5月他们输掉了邦议会选举。“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全球化。”印度统计学院经济学教授阿比拉普·萨卡尔说,在这种环境下,西孟加拉邦的农村好像“时间胶囊”,人们多年来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比斯瓦斯帕拉村有50多户人家,互相之间大多是亲戚,孩子们光着脚,玩的是竹编手工玩具。丽娜·比斯瓦斯和父母、兄嫂、两个侄子住在一套两居室泥瓦房里,每天上午她要扫地、打水、喂牛、堆肥、给自家种的果树和蔬菜浇水,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喝茶,在她心目中那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刻。 

  其实,改革的气息也在悄悄渗透西孟加拉邦。得益于首府加尔各答的港口贸易,这里的人均收入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上下,一些IT、医药公司在郊区设立分公司,刺激了房地产市场。 

  开发潮也波及比斯瓦斯帕拉村,村里有一半民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它们的主人把农用土地卖给开发商,用这笔横财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大多不再务农,改当建筑工人或贩卖蔬菜。 

  像比斯瓦斯家这样仍主要靠务农为生的人家已经很少,他们也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之一。化肥和用于水泵的柴油不断涨价,而收成却在下跌,即使遇到好年头,全家收入也只有960美元,而过去几个月收入几乎为零。 

  因为贫困,比斯瓦斯的两个弟弟不久前相继病死,欠下医药费1730美元。最近一家人举行家庭会议,为葬仪费发愁,因为按村里的传统,届时要招待约500名客人。 

  比斯瓦斯正在努力完成大学一年级学业,可至今还没钱买课本。但她下决心要成为村里第一个职业女性,理想是当小学教师或者村里的医务人员。为了挣学费,她缝制纱丽短衫,缝一打挣25美分。 

  3年前,她参加了一个妇女组织,从那儿获得自立的勇气。她妈妈很担心,因为女儿20岁了还待字闺中,但同时她又离不开女儿:“我到哪儿都要带着她,丽娜会和任何人说话打交道,解决任何问题。” 

  最近,比斯瓦斯参加了一个妇女组织举办的迎新活动,向新会员传授生活技能,比如家庭护理、缝制衣服和制作果酱等。新会员似乎都对家庭以外的生活非常向往,比斯瓦斯和一名妇女交流了如何应对细菌感染,另一名妇女则承诺帮她解决课本问题。 

  比斯瓦斯说,等挣够了钱要去看看泰姬陵,幸运的话,她会找到一个欣赏她独立性格的丈夫。住在隔壁的表哥要结婚了,她原本准备买一件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带透明袖子的新上衣作为礼物,但弟弟去世让她不得不打消这一念头。 

  “我们有这么多梦想。”她说,“但不会总是梦想成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综合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第六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3·15专刊
   第A21版:3·15专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现代家居/我的体验
   第B15版:职场方圆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地产新闻
   第B21版:地产新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新智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资讯柜台
   第C04版:新尚展厅
   第C05版:新尚展厅
   第C06版:单品主张
   第C07版:美容扮靓
   第C08版:秀场故事
印度“90后”:现实与梦想有点远
印度人口年轻化 喜忧参半双刃剑
棒球比赛商业化 同时促成平民化
热点锁定
导读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9印度“90后”:现实与梦想有点远 2012-03-16 2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