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稿
     
本版列表新闻
潍坊社区尝试一系列养老服务新模式~~~
潍坊社区尝试一系列养老服务新模式~~~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社区尝试一系列养老服务新模式
退休适应、喘息服务助“准老人”适应社区生活
吕剑波
■潍坊街道不仅关注老人身体健康,也重视心理健康 本版摄影 周馨
■潍坊五村的义工许关华在独居老人家里和老人聊天,给老人按摩活动不便的双腿
■潍坊二村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课程表”上是写给老人们的俏皮语言
■潍坊二村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里的植物疗法,每个老人领养一盆小花,阿拉伯数字是当天的日期
  本报记者  吕剑波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如何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一直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在浦东新区潍坊社区,一系列创新性的养老服务模式正在这里推进。像退休适应、喘息服务、低龄老人义工照顾高龄老人等项目,今年都将推出或者扩大试点范围。

  1  新的服务项目  试点退休居民适应社区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两个小区试点了退休适应项目。”潍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陈维说,“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刚刚退休的居民适应社区生活。主要提供心理疏导,搭建交流平台,组织社区活动等等。这个项目得到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支持。”

  试点的两个小区分别是泉东一小区和泉东二小区。“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小区,是因为它们都有比较好的活动室。”陈维说。

  从去年6月开始,近60位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准老人”开始接受退休适应服务。“服务持续2个多月时间,每周一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概况介绍、防骗防盗知识、自我心理调节、养生知识介绍等等。”

  2个多月的时间虽短,但对这些“准老人”们却很有用,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积极投身社区活动中了。

  “今年,潍坊社区将另选6个小区扩大该项目试点。”陈维透露,“第一批二三个小区的试点本月底就将开始。”

  喘息服务可释放压力

  除了退休适应项目,潍坊社区今年还将尝试推出“薰衣草计划——喘息服务项目”。

  喘息服务的对象,通常是家中有长期卧床老人的家庭。通过提供短时间的代为照顾服务,使得家庭成员能够得到一定时间的喘息放松机会。

  “这个项目是借鉴了香港以及国外一些地方的做法。有长期卧床老人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压力往往很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培英说,“借助喘息服务,可以使他们的压力得以释放,从而更好地照料老人。”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夫妻两人要照顾一位老人,单位组织旅游也无法参加。”王培英介绍,“如果有了喘息服务,他们可以将老人临时交由我们代为照料,自己则可以出去旅游放松。”

  “目前,喘息服务项目具体如何实施,我们还在研究。”陈维说,“我们计划拿出敬老院的几张床位,提供短期照料服务。”

  2  新的服务提供者  社会组织承接“日托所”

  每天9时,位于潍坊二村的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便准时开门了,25位老人将在这里度过一天的欢乐时光。这里也被称为老年人“日托所”,这样的“日托所”在潍坊社区共有7个。

  乍一看,这里很像一个幼儿园:进门的墙上放置着老人们养的植物;照片栏中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当月的“寿星”照;卫生间旁的挂钩上,整整齐齐地挂着毛巾;到处都是色彩缤纷的彩绘,连老人们的画上也不例外;墙上甚至还有“课程表”,卡通字体告诉大家这一周都有哪些活动……

  “俗话说‘老小孩’,意思也就是说,老人和小孩一样,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照顾。”承接潍坊二村“日托所”管理的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主任黄卫平告诉记者。

  在潍坊社区,7所“日托所”均由像“手牵手”这样的社会组织承接管理,街道则提供“日托所”的场地、硬件设施以及日常运行开支,并以项目为载体,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

  各有所长更具专业性

  负责管理7所“日托所”的社会组织各有所长,在管理“日托所”的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特长,为老人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手牵手”的专长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在潍坊二村“日托所”内,专门辟有为老人提供心理服务的区域。在“日托所”的日常活动中,也有关于身心发展方面的讲座。

  而负责源竹“日托所”管理的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专长则在于康复。他们有专业的全科医生、康复师和护理团队,为社区里需要康复的老人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我们希望探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服务标准,将康复服务的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体现。”服务社总经理杨磊告诉记者。

  “精细化的服务更多体现在细节上。”杨磊接着说,“比如,我们要求在护理中要让老人有尊严地接受服务: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家人为了照顾方便,会把老人的衣服脱光,这实际上会让老人感到很难堪。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会提醒老人的家人不要这样做。”

  “我们服务社目前服务300多名老人,我们计划在年底能达到服务2000人的目标。”杨磊说。

  3  新的服务形式  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

  在养老服务中,独居老人和纯老户家庭的居家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从去年7月开始,在上海新沪商联合会、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磐石投资等机构的资金支持下,“潍坊社区老年互助关爱行动”在社区内4个居委会展开试点,后又扩展到16个居委会,共有172名义工服务860位老人。

  “一句话说,就是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独居老人。”陈维解释,“我们招募一批低龄老人义工,1名义工负责5名老人,主要的服务内容就是‘精神慰藉、急难相助’。”

  “比如平时义工和老人聊聊天,帮着老人买买东西,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等等。”陈维说,“这些义工的服务是无偿的,不过我们也会安排培训、体检、旅游、表彰等激励机制。”

  “我们能做的其实并不多,体力活我们也做不了,就是和高龄老人聊天,帮他们做些小事情。”义工刘永妹说,“有的时候,就是出去买菜的时候,顺道过去敲敲门,看他们一切平安就放心了。”

  独居老人安全得保障

  陈家仪是潍坊五村义工服务站的站长,在她的抽屉里,有一沓厚厚的登记表:“社区里每个高龄独居老人的资料都在里面。”

  翻开这些登记表,老人的身体情况、居住情况、亲属的联系方式、需要提供怎样的服务等,记录得十分清楚。

  “我要求我们的义工,每天都要去探望,尤其要注意独居老人的情况。”陈家仪说。正因为如此,义工们及时发现并化解了一起险情。

  去年12月6日上午,潍坊四村“日托所”的工作人员发现,五村的独居老人周丽云没有出现,便打电话通知了陈家仪和其他两位义工。

  “我们立刻上门寻找,可是敲了很长时间的门,都没人回应。给她打电话也没人接。”陈家仪说,“到了中午,我们开始分头到她平常去的地方寻找,一圈下来一无所获。于是我们报了警,还找来了开锁匠。”

  开锁匠发现,周丽云家的门是反锁的,大家顿感不妙。“我们请来消防队员,破窗而入,打开了房门。”陈家仪说,“进去以后我们才发现,老人躺在地上,嘴角发抖。”

  大家迅速将周丽云老人送往医院,因为及时救治,老人并无生命危险,只是多处骨折。原来,当天凌晨,老人准备上厕所,不料从床上摔下,无法动弹进而失去意识。

  陈家仪通知了老人在外地的家属,在他们赶到上海之前,老人都是由几位义工轮流照料的。

  “到现在我们还有点后怕。”陈家仪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异常,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效果显著将扩大范围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老人还有点抵触,不想我们来看。”义工马扣阳说,“到后来,他们都很欢迎我们上门。”

  “有一位老人,每次都要拉着我聊上好半天。”马扣阳笑着说,“有一次,我们从上午10点半一直聊到中午12点半。我提醒说应该吃饭了,谁知老人干脆地回答我:‘不急!我们再聊会儿!’我都有点哭笑不得了。”

  “前一阵子,我们这里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骗子。骗子声称可以通过推拿治疗老人的颈椎病,第一次推拿就要了老人3600元!”陈家仪说,“骗子第二次来,还想要2400元,正好被我们的义工发现了,及时报警,才防止了老人进一步的损失。”

  “有时候晚上出去散步,遇到那些老人,他们都会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刘永妹满脸笑容,“不认识的人还会问我们是不是母女呢。”

  “我本来是个很内向的人,身体也不是很好。”马扣阳说,“可自从加入了义工队伍,我觉得我开朗多了,身体也好多了。”

  试点半年多来,“潍坊社区老年互助关爱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今年6月,项目将会覆盖整个潍坊社区25个居委会(2个高档小区除外),平均每个居委会发展10名义工,服务1200余位老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特稿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A25版:法治视窗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A28版:人才/招聘招生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20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21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4版:人才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退休适应、喘息服务助“准老人”适应社区生活
社区去年养老支出达790万元
新民晚报特稿A10退休适应、喘息服务助“准老人”适应社区生活 2012-03-28 2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