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6:新民环球/社会
     
本版列表新闻
寻影觅迹解读“密码”找到《比安卡·斯福尔扎》“娘家”~~~
寻影觅迹解读“密码”找到《比安卡·斯福尔扎》“娘家”~~~
寻影觅迹解读“密码”找到《比安卡·斯福尔扎》“娘家”~~~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影觅迹解读“密码”找到《比安卡·斯福尔扎》“娘家”
专家称又发现达·芬奇真迹
袁原
■《比安卡·斯福尔扎》被认为是达·芬奇真迹 图GJ
■500多年来,曾有多位艺术家模仿创作《安吉里之战》 图GJ
■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 图GJ
  起初,《比安卡·斯福尔扎》是一幅不起眼的女子肖像画,14年前以不足2.2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近10年来,它几乎为世人遗忘,直到由收藏家彼得·西尔弗曼买下。 

  获知这幅肖像借鉴了达·芬奇的创作风格,西尔弗曼禁不住猜想:有没有可能就是大师的真迹?他求助专家鉴定,试图在这幅彩墨肖像画中寻找达·芬奇留下的“密码”。

  画作来历不明

  佳士得拍卖行1998年1月30日在纽约举行拍卖会,《比安卡·斯福尔扎》首次露面。 

  这是一幅来历不明的画作,在佳士得提供的拍卖目录中只有寥寥几笔介绍,即作品:绘制于犊皮纸的彩墨肖像;作者:不详;年代及出处:19世纪德国;风格:文艺复兴时期。 

  最后,这幅16开大的肖像画由纽约收藏家凯特·甘兹以21850美元拍得。近10年来,它静静地悬挂在画廊里,丝毫没有引起艺术界注意,售价毫无变化。 

  第一次在甘兹画廊见到这幅肖像时,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品收藏家西尔弗曼立即买下。直觉告诉他,这幅画的创作年代更为久远,或许是5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原主人甘兹提到,这幅看似不起眼的作品显然借用了达·芬奇的创作风格。西尔弗曼禁不住大胆猜想:如果这就是达·芬奇本人的作品会怎样? 

  在全世界,新近发现的达·芬奇作品极为罕见。截至西尔弗曼买下这幅肖像时,全球已经75年再没发现达·芬奇的真迹。如果《比安卡·斯福尔扎》出自这位大师之手,身价会立刻从2.2万美元暴涨至1亿美元。 

  然而,这听似更像神话。现有记录显示,无论是现存作品还是草稿,达·芬奇创作过程中没有以犊皮纸为材料。如果肖像是达·芬奇的真迹,那么过去500多年为什么从来没有引起注意? 

  寻“达·芬奇密码” 

  牛津大学艺术史荣誉退休教授马丁·肯普是研究达·芬奇作品的专家。大批“达·芬奇狂人”每年写信给肯普,告诉他自己新发现了这位大师的作品。 

  收到西尔弗曼的电子邮件时,肯普以为又是一个“达·芬奇狂人”。然而,随着附件打开,《比安卡·斯福尔扎》的图像充满显示器时,肯普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震颤”。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肯普告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肖像中那位年轻女性的神情有某种“神秘的生机”,让肯普欲罢不能,想亲眼看看原作。 

  他飞往瑞士苏黎世,西尔弗曼将《比安卡·斯福尔扎》收藏在那里一个保险库内。肯普终于见到作品:长33厘米、宽24厘米的尺寸刚刚够得上被称作一幅肖像。“见到它时,”肯普说,“我浑身一激灵,这种感觉极不寻常。” 

  最初的激动消退后,肯普着手更为专业的研究,寻找这幅肖像中可能蕴藏的“达·芬奇密码”。 

  发现大师“身影” 

  借助高分辨率多谱段扫描技术,肯普与法国影像企业光明公司的帕斯卡尔·科泰合作,逐层分析绘制这幅肖像的笔法,包括颜料覆盖下最底层、肉眼不可见的修改痕迹。 

  越是以专业眼光审视这幅作品,肯普越能从中瞥见达·芬奇的“身影”:肖像中的女子额头缠绕一根束发带,一头棕色长发固定在脑后编成辫子;画中人物面色红润、衣着鲜艳,而总体色调却温和节制、过渡自然……这些处理方式在达·芬奇绘制的其他肖像中同样可见。 

  画中人像的阴影处理极为微妙,显而易见由左手绘制,与达·芬奇典型的左手笔法极为相似。 

  另外,画中女子恬静却略带忧伤的神情,极像达·芬奇的手笔,好似名作《蒙娜丽莎》画中人那神秘的微笑,充分诠释这位大师所言:成功的肖像应该体现人物的“思想动态”。 

  要证明这幅肖像是达·芬奇的真迹,首先得证明绘制于达·芬奇生活的时代:1452年至1519年,正是肯普的专长所在。他以碳定年技术检测画作,发现它的原材料犊皮纸产于1440年至1650年。 

  服饰研究则显示,肖像模特装束多见于15世纪90年代米兰宫廷贵族,当时尤其盛行画中人所梳发式。达·芬奇当年确实生活在米兰,受雇为宫廷贵族画像。 

  命名“美丽公主” 

  如果知道画中人物的身份,无疑有助于查明肖像的真实作者。肯普发现,肖像的最左侧边缘有针线装订的痕迹。这说明,这幅画极可能来自一本书,或许是一本庆祝王室联姻而特别定制的“家谱”。 

  调查最终将肯普引向“比安卡·斯福尔扎”这个名字。她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1496年嫁给米兰卫队指挥官加莱亚佐·圣塞韦里诺,此人是雇用达·芬奇绘画的主顾之一。 

  资料显示,绘制这幅肖像时,比安卡13岁或14岁。几个月后,悲剧发生,这个年轻的新娘死于宫外孕。对当年嫁入宫廷的米兰新娘,这种结局并不罕见。 

  肯普因而用意大利语“美丽公主”称呼这幅肖像。2010年,他与科泰合作出书,发布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得到多位达·芬奇专家的认同,却引起不少争议。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绘画馆长卡门·班巴奇的话被广为引用。他认为,这幅画就是“不像达·芬奇”的作品。一些学者认为,画中人像过于“甜美”,不可能出自达·芬奇之手。另一些学者认为,这幅肖像可能是高度仿真的赝品。它先前查无历史同样令人怀疑:它究竟出自哪里?为何突然现身? 

  契合古书缺损 

  对这些问题,肯普没有答案,直到有人建议他去波兰首都华沙,那里的一本藏书或许对他有帮助。 

  提供这条信息的人是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荣誉退休教授D·R·爱德华·赖特。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的赖特一直关注这场争论。他告诉肯普,波兰国家图书馆收藏一本名为《斯福尔扎氏》的古书,是为比安卡·斯福尔扎的婚礼特制的豪华纪念册,其中极可能收录达·芬奇的作品。 

  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下,肯普和科泰去华沙。他们找到那本古书,由科泰对书籍作超近摄影,结果发现:书中某处本该出现肖像画的地方有一页纸被取走。两人拿出《比安卡·斯福尔扎》的肖像复制品,将它插入书中页面缺损处,竟然完美契合。在肯普看来,这足以为这场争论盖棺定论。“‘美丽公主’确实是达·芬奇曾经绘制的肖像,收录在一本书中并搁置书架之上。”他说。 

  据赖特介绍,随着斯福尔扎家族一名成员与波兰王室通婚,古书《斯福尔扎氏》16世纪辗转抵达波兰。17世纪或18世纪重新装帧这本书时,书里有肖像画的那一页被裁下。从此,这幅肖像好似蒸发,再无记录显示踪影。后来,它落入一个意大利艺术品修复商手中,商人的遗孀最终把这幅画交由佳士得拍卖。 

  鉴定一幅肖像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迹难以做到绝对客观公正,其中掺杂太多利益纠结,更何况证明那是一幅达·芬奇的真迹。肯普把最新发现告诉几位知名学者,希望得到支持,但所有人都拒绝置评。肯普承认,“取得共识”尚需时日,“但我坚信自己的立场”。 

   袁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财经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聚焦·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A36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新智
   第B14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品牌透视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最近发现的达·芬奇真迹《救世主》
专家称又发现达·芬奇真迹
寻找《安吉里之战》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社会A36专家称又发现达·芬奇真迹 2012-04-06 2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