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不是一道易解的数字题,纯粹数字概念上的降价并不一定激发成交,更有意义的降价应该是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坚持,和对高受众到达率的把握。
如果非要将降价视作一个数学课题,那么也一定是比值,而不是绝对值,而这个比值就是性价比。看诸多降价热销楼盘,无不是在性价比上得到了客群的认可。
只给人数字意义上的降价,缺乏消费者对于产品价值的认同,自然无法激发出市场的购买热情。更甚之,将降价视作弱市之下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则更会得不偿失,毕竟只在瞬间吸引眼球的多被定义为“花瓶”,内外兼修的才可称为实力。
降价必然引发热销的充要条件是降价“养分”的多少,是性价比的高低,同时还要注意到降价的区域“养分”——不同区域的降价有不同的效用。
去年10月份,位于嘉定主城区的龙湖和绿地项目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也由此带来了板块内其他诸多项目的降价或者低开,且效果良好。但并非所有区域的降价都有市场面的积极反应。
在远离市中心、区域客为主导的一些板块,“内部消化”才是正途,希冀成交量的大幅度突破,就是枉顾了房地产业的根本命题。
促销跑量,成为目前很大一部分房企面对回暖行情时,抢占市场份额的“敲门砖”。没有养分的“快打快走”在短期也许效果显著,但长期而言,市场表现还得着力于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