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本版列表新闻
~~~——“剩女”是个伪命题?
~~~——“剩女”是个伪命题?
~~~——“剩女”是个伪命题?
     
2012年04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拯救大龄女青年
——“剩女”是个伪命题?
郑辛遥
  剩男剩女都是伪命题

  主持人:不久前,有两会委员提出“剩女是个伪命题,剩男才是大问题”。林岚对此怎么看? 

  林岚:这个说法,从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繁衍来说是对的。但是,从一个人的终极追求———身心的成长和自由来说,是片面的,因为剩男、剩女都是伪命题。 

  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指向婚姻,也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情感的结果。以有没有结婚来区分剩与不剩是可笑的、没有价值的、伪善的和落后的。事实上在摆脱了经济的不自由和精神的不自由之后,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无比丰富的单身人士所拥有的幸福和满足是完整而圆满的,对社会也是无害的。有时候一个人可能是孤独,两个人却有可能是地狱。那些为了各种理由被捆绑在婚姻中的人才是无奈和令人同情的。 

  主持人:你怎么看“剩”这个概念? 

  林岚: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一个真正的良性社会,是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为所有的选择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想结婚的人,可以去结婚。想单身也可以单身。我对那些所谓的“剩女都是要求太高才被剩下,因此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以便能够找到人生另一半”的言论极为不屑。如果,作为一个精致的女子,我为什么要放低身段去屈就那些无法在智力上与我匹敌的异性呢?我以对我自身的要求来要求可能的另外一个,有什么不公平么?同样,财力也一样。我不需要任何一个男人腰缠万贯,或者把我养活,但既然我以自身的努力能把自己养得很滋润,那么他至少也应该有这个能力把他自己养得很滋润吧。 

  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讨论怎样消灭“剩男剩女”,而是怎样让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让爱和婚姻真正地成为因果。 

  主持人:林岚是个单身女人,而且是个活得很精彩很滋润的单身女人,但是,她说,自己并不是刻意拒绝婚姻。能不能说说你理想的真命天子是怎样的? 

  林岚:我喜爱的类型很简单啊,四个字可概括,叫做“门当户对”。有教养有担当,有学识而不是学历,有幽默感而不是黄色笑话,有赚钱的能力更要有支配钱的能力。读书,只读自己喜爱的书而不是排行榜上的书。勇敢,不仅面对自己喜欢的女人要敢于去追求,更要懂得在被拒绝时保持风度。对自己诚实,即便因此要对所有人撒谎。我一直很欣赏三毛的一句话“看不顺眼的,百万富翁也不嫁,看得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这就叫有底气。

  城市里的男孩都被宠坏了

  主持人:周卉是个三十出头“海归”,单身了好些年,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你的感受? 

  周卉:我觉得现在的社会,特别是大城市,男孩被宠坏了。同龄的女生一般比男生优秀,也成熟。走上社会后很多女孩在事业上花了很多时间,交际面也小,如果不是年纪小的时候身边有个人,越到后面越被动。反而是男的,就算真不那么优秀,年纪大点还能找年纪小的,在年纪上选择的面更大。我表弟就是个典型。除了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其他方面,我看真不怎么样。这个年纪不拼拼事业,三天两头换女朋友,其中一个的理由居然是“戴眼镜”,其他换女朋友的理由还包括“个子矮”、“家里条件不好”、“太优秀”……我其实不太赞同这样的价值观,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以前,我爸爸妈妈也着急,总是托七大姑八大姨的给我介绍相亲对象。这种介绍,上来就先把硬件作对比,男生看收入、房子、身高,女生看年纪、漂不漂亮。我个人挺反感的,像交易,但用市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确是省了很多时间,提高成功概率。

  说实话,这也是我当初一直犹豫要不要回国发展的一个原因。在国外,你不会因为单身有那么大的压力。社会没有特别给未婚女性什么压力。当然也有人会关心这个问题,但没人让我觉得烦。 

  主持人:就在接受我们采访前没多久,周卉开始了一段新恋情。是怎么开始的? 

  周卉:他是我以前的同学,认识好多年了,MSN上就算偶尔打个招呼的那种。不久前,也是在网上碰到了,就问候一下,问问近况,然后就聊上了,越说越多,发现很多共同话题和兴趣。然后就出来见面了,依然有很多话说。天知道,都认识七年了,之前一直不熟。他一直工作挺忙的,加班出差,而且一直想找个精神层面上差不多的。还是自己遇到的好啊,自然而然的,爸妈们也不用操心和干涉了。 

  主持人:所以,现在爸爸妈妈不着急了? 

  周卉:唉,他们又开始操心什么房子啊、婚事啊……我太晕了,这是现在想的事吗……最好顺其自然嘛。

  要尊重不结婚的自由

  主持人:在一些情感类的节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马尚龙先生的身影,对于时下受关注度颇高,被议论得很多的“剩女”问题,马先生怎么看? 

  马尚龙:“剩女”这两个字,坊间这样说说也就罢了,我是不太同意它作为一个“名词”存在的。我们在宣传《婚姻法》的时候,最早期是着重宣传结婚自由。因为当时很多人结婚不自由。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婚姻法》的宣传重点转向了离婚自由,这也是因为彼时的社会环境使得离婚不那么自由。我认为,当下,我们对《婚姻法》的宣传,应该转向一个新的重点,那就是不结婚的自由———任何人都有选择不结婚的自由,事实上这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略的。一个文明社会,把不结婚的单身女性叫做“剩女”,这可不比以前叫“老处女”好多少! 

  王裕如:我觉得“剩女”这个词不好。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被剩下的?很多单身女性是主动选择单身的状态,或者还在考虑感情问题,干嘛要说“剩”? 

  主持人:虽然从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看,“剩男”才是大问题,但是,我们身边似乎还是单身女性比较多,两位专家怎么看待单身女性这个群体? 

  马尚龙:我们要正视“剩女”现象。这是个社会问题。文明化程度越高的社会,男女之间的动物属性就越小,农业社会男人以躯干、体魄征服女人,越是文明化程度高的社会,这种男性的性别优势越小,女人和男人是并驾齐驱的。和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中国社会还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今天的女性认为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可以超过男性,但另一方面,在寻找伴侣的时候,又希望找到一个比自己强的。 

  王裕如:一个男人不结婚,会有人说那是潇洒,人们不会认为他是“闲着”的,是没有女人的,我们的社会对男性比较宽容,很少有人会去议论一个单身男人的私生活。可是,对于单身女性,却会过度热心地关心她为什么不结婚。

  “剩女”会推动新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很多人都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剩女”? 

  王裕如: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单身女性之所以单身是“要求高”。其实,这是过去时了。现在很多女性经济上很好,当然,因此心气也就比较高。她们会更强调感觉。如果说,第一性是经济,那么第二性就是感觉。在过去,大家都比较贫穷的年代,人和人之间的共感多。社会渐渐拉开个体差距后,人和人之间的共感也就少了。多元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等都更具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要谈得来,还真的是需要一些基础的。进入婚姻是需要激情的,随着年龄增长,综合的成熟度提高了,也就变得更理性了。那就越不容易进入婚姻。时间久了就成了“剩女”。 

  马尚龙:我觉得,中国社会“剩女”越来越多,和女生占据了学习上的优势有关。过去,多子女时代,女孩子往往需要照顾弟弟妹妹,因此顾不上自己的学业,所以“输”了。如今的独生子女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加之中国的应试教育更适合女生的发展,男生在学生时代就输给了女生。这也间接地造成了“剩女”。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所谓“剩女”往往都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成长的家庭也往往是知识阶层,家庭关系和睦。这类女性,对男性会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而当她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时,很多人可能主动选择了单身。

  在西方社会是没有“剩女”之说的,在西方社会很多人没有结婚,但并不表示没有稳定的伴侣。而在中国,不结婚,但有一个稳定的伴侣,多半会招来异样的眼光的。 

  主持人:很多女性是主动选择单身的,可是,她们身边的人似乎比她们还着急,希望她们赶紧结束单身生活。 

  马尚龙:中国的父母还是很纠结的。和西方社会的父母不同,中国的父母对于成年子女还会有精神上的投资、生活方式上的投资等等,所以,中国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会更加紧密。我一直认为,亲情应该是一棵树上掉落的果实,生根发芽长出另外的树,可是,中国人的亲情却永远是绿叶对根的回忆。 

  王裕如:我个人一直认为,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好,哪怕两个人在一起不是十分,但有个七八分也蛮好啊。可以互相理解,可以有共感,哪怕冬天里有个人互相取暖也是好的。但是,一个人,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选择等待,总是有他(她)的理由的,我觉得,身边的人要宽容一点,不要去干预。大众媒体的态度立场也要客观一点、友善一点、温和一点。人家不需要怜悯。 

  主持人:在我们的城市里,在我们身边,存在大量“剩女”的情况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个群体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马尚龙:我认为,“剩女”现象会推动中国未来新的生活方式。最后,不是这些“剩女”找到了男人,而是她们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结束语】

  这边厢,一部《大女当嫁》,把“剩女”在家庭压力与个人价值选择的两难中,努力寻找婚姻与爱情黄金结合点的无奈与彷徨描写得淋漓尽致。那边厢,“拯救大龄女青年”,俨然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词汇。可是,她们真的需要被“拯救”么?从“被剩”到“被拯救”,单身女人们在这个被动式中,似乎成了弱势的那一方。殊不知,单身还是结婚,原本是她们主动的选择。原本不是“被剩”,更不需“拯救”。该自省的,不是没有嫁掉的她们,而是那些过度关注和热议她们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17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18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9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20版:人才/留学招聘
拯救大龄女青年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谈话B16拯救大龄女青年 2012-04-15 2 2012年04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