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孝亲敬老氛围
“百善孝为先。”浦东周浦镇有1.6万名老年人,占户籍人口1/4。走进镇里,一股孝亲敬老氛围扑面而来。
走在街道上,围墙上图文并茂的《24孝故事》带给人们潜移默化的感染。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示墙绘制完成后,次日就有居民打电话提醒:“搞错了!有两幅画是重复的。”赶紧更换的同时,大家也挺欣慰。镇党委宣传委员金晔说:“这说明,市民需要这样的文化传承,也欢迎这样的方式。”
来到全市唯一一个“孝亲敬老”主题公园——周浦公园,记者看见,园内不仅有常见的老年健身娱乐设施,并为老人的绘画、沪剧等兴趣爱好提供场地,南汇老人喜爱的传统娱乐项目——听书,也在老年书场得到复兴。每天下午,老人只要花3元钱买杯茶水,就能欣赏说书表演。
制定社区文明公约
闵行古龙六村68号楼居民曾为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头疼。去年起,大家商议捐钱捐物,在楼道内布置“邻里客厅”,挂上“全家福”,张贴文明公约:“多走几步路,文明跨大步!谢谢您的支持,请把非机动车停在旁边非机动车停车位内”。此后,大家不好意思再乱停车,原先的脏乱模样从此不见。
黄浦区建国小区一位孤老动手术,居民闻讯后,纷纷送来水果、营养品和千纸鹤,还有人主动要求陪夜。老人很感动,大家却说:“邻里互助,帮困送暖,是我们的《居民公约》嘛!”
市政府参事、社会学家卢汉龙指出,文化具有直抵心灵的教化作用,有了文化的支撑和滋养,道德才可能发自内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十分重要,无论是社区公约,还是原卢湾区向13万居民发放提醒市民避免15种陋习的“文明扇”、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设立“道德评议台”、宝山区创建多个“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长宁区虹桥街道提供公益自行车免费借用倡导诚信等,都是切实有效的方式。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