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赛克”代表什么?
张晓然
  张晓然

  浑身赤裸,不惧黑暗的“大卫·阿波罗”面世几百年,可能做梦没想到,到中国走一趟,竟被强行穿上衣服,在他骄傲的部位打上“马赛克”。7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为国家博物馆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作报道时,为这个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来“遮羞”。立马,招来观众的一片痛斥,认为这是报道者“内心的龌龊和灵魂的肮脏”等等。

  “马赛克”代表了什么?表面看,是电视节目制作人担忧“少儿不宜”,其实,是大众的传统道德标准与审美意识。他们是在这种思维观念下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我非常理解。中国人对人体的美是含蓄的,内在的。如果公开暴露,则不雅。而央视是一个面对全国观众的平台,不是一个布置艺术品的客厅。它完全可能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然而,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在报道一件世界名作。这件艺术品代表的人体美,是超越道德层面的世俗想象的,是不能用淫秽、性裸露这种低俗目光玷污的,于是马上就予以纠正。这种从世俗向艺术,从道德向美学升华的过程,在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座著名雕塑“大卫像”身上也发生过。它因裸露在当时的意大利引起争议,被强行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1994年,香港淫亵物品审裁处把雕塑“大卫像”评为不雅,理由是该雕像裸露男性器官,评审一出,引起社会舆论强烈抨击,香港最高法院及后推翻有关裁决,法官的判词中,表示任何有理智者,都不会将“大卫像”视为不雅。央视3小时后重播时,“马赛克”消失了。3个小时完成了一个丑与美转换的进步,值得肯定。

  然而,我认为,今后“大卫·阿波罗”还会有被打“马赛克”的可能。这个“马赛克”,又代表了一种对生命的藐视。各个历史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漠视大众生命的冷酷,隐匿在某些人内心阴暗的深处。冷酷者惧怕“光明神”的理想之美,恐惧反抗神权、标志着人类觉醒、充满青春活力的英勇斗士“大卫”。把“雄性之根”遮蔽,张扬的英雄们不就变得萎琐,软弱可欺了吗?艺术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冲破那无数的“马赛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家居装潢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9天
   第A26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9天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国际高中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留学移民
美国诺奖学者论美国社会危机
加强知识普及,避免雷击悲剧再现
“马赛克”代表什么?
媒体视点
当心上贼船
让“名人意见场”发挥正能量
新民晚报评论A03“马赛克”代表什么? 2012-07-18 2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