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多互动
记者来到上海儿童博物馆时,博物馆刚开馆不久,本以为人数不多,可是馆内已经有很多3至8岁的小朋友在航海厅里玩得不亦乐乎了。“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的,就带着孙女来看看,她自己也对科普很感兴趣,我们每天都过来玩。”一位带着上小班的孙女来玩的刘爷爷这样告诉记者。
“来这里一趟,我的暑假科技作文也有了新的启发。”上小学四年级的李同学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上海儿童博物馆的“探索互动区”了。这是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活动区域,内有模拟超市、理发店、医院、厨房、科技实验……孩子们变身另外一种角色体验生活乐趣。这里强调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儿童博物馆暑假推出的“科学、艺术、人文相结合的‘动手做’常态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参与。
学习的第二课堂
暑期,不光孩子忙,家长也是做足了功课,不少没有选择夏令营的家长针对孩子的个性,逐渐转战各种主题的博物馆,带着孩子们踏上别样的暑期旅程。
“许多平面构造图要是做成3D的就更好了,动态的效果比静态的更能传播知识。”带着孩子参观上海儿童博物馆的洪女士认为,孩子们的脑子都很灵活,许多原理家长们也并不清楚,像分离装置这样的结构模式如果配备讲解员现场解说,或者有现成的动画影像,更加方便孩子吸收知识。洪妈妈计划带着孩子“玩转”上海与儿童有关的博物馆,丰富孩子暑假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乐趣中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书本的知识不容易消化,在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动物可以在馆内看到它们的生长过程,真实感受,探索生命的奥妙”,昆虫博物馆内,正在给孩子讲解蝴蝶生长过程的张女士说。不少和张女士怀着一样目的的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普及知识,增长见识而选择到博物馆内参观。
触碰过后才更了解
记者发现,主题展览区和互动探索区的孩子玩得格外高兴,许多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厨房、超市、医院、剧场等模拟复制到区域内,广受孩子的喜爱。父母们表示孩子在家常常受保护,不让碰这碰那,但其实他们心中渴望去接触每一样新鲜事物,用手触摸感受过后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相比之下,上海昆虫博物馆略显冷清。来自马来西亚的海外游客纷纷表示平面标本太过枯燥,在他们去过的博物馆中,香港、澳门的科技更先进,造型设计也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互动模式更是常常令他们乐不思蜀。若不是暑假作业布置了相关课题,他们不会选择来这样一个略显枯燥的博物馆,“孩子希望互动的环节能更多,亲手去接触那些活生生的物种。”
实习生 范宇昕 张海韵
本报记者 董纯蕾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