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难进,像是一块“禁地”,奥运村因此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昨天,是奥组委专门设定的“媒体日”,一周之前通过申请的本报记者得以借此走进伦敦奥运村,实地探访了一圈。此行的重点,就是“看床”。
伦敦奥运村共分为11个小区,每个小区由4到8栋楼组成,共有2818套房。记者在奥运村供参观的样板间看到,房型以三室一厅两卫、四室一厅两卫为主,其中四室一厅两卫不到100平方米,每个房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放下两张床、两个床头柜、一个衣柜后,房间的空间所剩无几。
当然,房间里都是新的,新的沙发,新的电视,新的卫浴,还有新的床架、新的被褥。记者最关心的床,静静地躺在房间一角,毫不起眼。看上去,它似乎有点小。躺上去,一试,果不其然——即便以记者的身材,也不敢随意翻身,对运动员来说,岂不是“无法动弹”?
管理员介绍说,奥运村的床都统一型号,长为1.8米、宽为1米。“不过对那些身材高大的运动员,比如说篮球选手,我们会按照他们的需求,把床加长到2.5米。”但问题是,床能加长却无法加宽,实在想象不出,像身高2.12米、体重120公斤的易建联怎么睡?换作他们,一伸手臂恐怕就要触到墙壁,一翻身恐怕就要掉到地板上吧?
“确实,有点小。”击剑奥运冠军仲满的身形已经非常苗条,昨天他向记者承认,奥运村的床不太“给力”。老将王治郅似乎大度很多,他说:“村里已经给我们加长了床,包括被子也加长了,还行。”看来,王治郅的睡觉习惯是,纹丝不动。
伦敦奥组委如此“小气”,也有他们的苦衷。根据原来的设计,奥运村的房屋数量为4000间,可遭遇金融危机后,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得不调整原有的设计方案,将总房间套数压缩成现在的2800多间,直接导致一个房间要摆两张床,放大床是不可能的。有队员透露说,他们还有睡客厅的!
有趣的是,中国代表团所住的几栋楼被戏称为“海景房”。但在村里,不要说看不到海,就连一整片水都没有。之所以这样称呼,完全是因为这几栋楼所在的小区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Seaside(海边)。
所以说,听上去很好听的东西,也许会骗人,不能轻易相信。
特派记者 关尹 (本报伦敦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