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奥运会,每次都是开幕之后第一天比赛,所以从未亲身见证、感受开幕式的震撼,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说。
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多想?
再想,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的想法,很对。
但是,能这样想的人,一定没经历过大场面。他们经历的,只是小小的幸福,小小的挫折。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像谭宗亮这样曾经沧海、如今刻骨铭心的话语——奥运会开幕式,就像一段往事,一种经历,怎能说失去就失去呢?
好在,谭宗亮又说:“上天是公平的,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开启另外一扇窗!要不我怎有幸连续参加五届奥运会呢?释然!”
这是大智慧,这也是无缘明天凌晨开幕的伦敦奥运会的诸多名将的感悟。体育确实不一样,无缘开幕式,无怨奥运路。
赛程太早
无缘开幕式,最大的原因是赛程。
仔细算一算,近4个小时的开幕式,会将运动员们耗在“伦敦碗”。根据赛程,第一个正式比赛日,射击、游泳、举重、柔道和体操等项目就将开赛。这些项目的参赛选手,怎么耗得起?兵临城下,谁也不敢疏忽怠慢。与谭宗亮相比,已经是第八次参加奥运会的王义夫,此前也从未参加过开幕式,不出意外,今天晚上,王义夫也不会出席开幕式。
参加开幕式的体力消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奥运旗手的选拔。开幕式旗杆重达7公斤,高举三个多小时,谁能确保不影响状态?像孙杨,也有资格举旗杆,但毕竟他次日有比赛,不敢消耗太大。
再把目光投向国外,历史上最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也已经决定不参加开幕式。27岁的他,已有很多天没刮胡子了。4年之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8枚金牌,如今他说:“我很想参加开幕式,但我必须训练。”4年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多情人隐藏情感,远远要比无情人隐藏冷酷困难得多。
心理影响
在竞技体育中,快乐,不是所有时刻都需要的。
快乐太早,容易泄劲,快乐太晚,不出状态。而奥运会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快乐的大派对。势必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
所以,一些需要宁静的项目,一些需要宁静的运动员,就有意回避了开幕式。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开幕式就像蛋糕上的樱桃,吃得下,固然很好。如果吃不到,蛋糕还是最重要的。最糟糕的,是吃完了樱桃,却影响了蛋糕的口味。”
这其中的尺度,挺难把握的。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名单,到当天上午还在改变。不少队伍临时将运动员名字,撤出开幕式名单,有的需要理疗,有的需要休息。也有一支金牌队伍,临时将一名运动员的名字,加入了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名单,理由是:“最近太闷了,让他兴奋兴奋。”
心理学家分析,参加类似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大型活动,人体心理活跃程度一般维持在3小时。换句话说,如果开幕式在晚上12时结束,运动员们一般要凌晨3时才能入睡。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代表团有一个内部规定——如果开幕式后72小时内有比赛项目,希望选手能“充分考虑心理影响”。
开场太晚
光明,正如黑暗一样。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所以,当伦敦奥运会需要夜色当背景,才能玩转创意之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着一部分运动员的耐心。
开幕式上最晚出场的英国代表团中,曾有不少选手强烈建议,将开幕式适当提前到当地时间19时30分举行。如此,在午夜之前,选手们也许能得到休息。但这个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开幕式导演团队的想法,非常实际——伦敦此时白昼长,晚上8时多天空仍明朗,彻底天黑要到晚上10时。谁见过白天放烟火效果十足的?另外,主火炬的点燃,从来是愈夜愈美丽。
开幕式时间的延后,迎合了电视观众的需求,却也让不少英国运动员退出开幕式。如今,英国田径、场地自行车、赛艇、游泳项目部分运动员,已有不少退出了开幕式。英国詹姆斯-高德说:“运动员就是这样,你必须作出很多牺牲。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当然希望能够参加开幕式盛典,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你在赛场上的表现就更加重要了。”对此,英国奥运会组织团队表示理解,认为体育场上的表现,是最重要的。“有些和我们差不多大的代表团中,也有很多运动员不准备参加,但这其实是根据每支队伍的情况作出的决定,所以我们没有去强迫任何人。”
此前,拥有410人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就宣布,只会有一半的人参加开幕式。加拿大奥运代表团团长马克托克斯布里称,“我很肯定,我国奥运健儿不会全部参与开幕式,那一夜活动时间太长了。”
比赛特例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但在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很少见到足球运动员的身影。究其原因,除了参加奥运赛事的足球运动员,未必是世界顶级外,足球赛事在奥运会开幕式之前举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一种比赛特例。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足球比赛就被安排在了开幕式之前。由于奥运会比赛日被严格控制在16天,但在两场足球比赛之间,需要有足够时间休息,避免运动员在高温下体能透支。由此,奥运会的足球赛事,一般早于开幕式举行。
在国际奥委会的章程中,除了足球、射箭项目的个人项目以及团体项目也可以在开幕式当日,奥运会正式开幕之前进行非公开的预备战。
(本报伦敦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