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80多名中国记者去洛杉矶采访,女记者只有3人。当时不但是中国,全世界去采访奥运会的女记者也很少。”今年78岁的卢璐说。
卢璐认为,女记者在采访中有不小的优势。“女性的感情比较细腻,对心情活动的把握比较到位。”卢璐与跳高名将朱建华很熟。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朱建华对卢璐说,“卢老师,你随便写,我都认。”卢璐忙摆手,这哪儿行,总要你来说的。朱建华诚恳地回答:“卢老师,我们以前一直交流想法,你每次都能说到我心坎里。所以,你写的就是我想的……”
卢璐回来后,在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做了近30次有关奥运与美国社会的报告,场场爆满,好评如潮。“最多一次是在黄浦区体育馆,坐了3000人。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民晚报时隔16年之后,再次派出女记者采访奥运会。之后的3届夏季奥运会与2010年冬季奥运会,新民晚报的报道团中始终都有女将的身影。不光是新民晚报,其他媒体的女记者比例也越来越高。
特派记者 高兴(本报伦敦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