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用60件(组)精品馆藏来为建馆60周年庆生。近日,作为庆祝活动之一,“典册琳琅——上海图书馆建馆60周年馆藏精品特展”向读者呈现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精选出的展品,从古籍善本到近代书刊,从名人手稿到照片地图,年代跨度之大,甄选范围之广,历所罕见,馆方介绍,这次展览是自2005年上海图书馆举办馆藏年度精品展以来,综合性最强的一次高规格历史文献展,展品大多是首次与读者见面。上图馆藏的近现代文献,史料性和文物性并存,尤其值得一看。
镇馆之宝令人骄傲
历史文献是记载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包括古籍、碑帖、尺牍、档案、舆图、近现代中外文图书报刊、名人手稿以及年画、历史原照、戏曲与电影说明书等多种类型。而几乎每一类型,上海图书馆都藏有独步海内、稀震中外的镇馆之宝。
记者昨天在馆内看到《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稀见珍本,在上图的馆藏里,拥有最初出版的四种版本,其中包括1899年2月私印于福州的吴玉田刻本。而今,1901年“玉情瑶怨馆”初印本已经在拍卖市场上成为热宠。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文学名著,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极大,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钱钟书都受其影响,这本书由法国作家小仲马原著,也是翻译家林琴南译介的第一本西方小说。
创刊于1907年11月的《世界》,仅出版两期,存世极其稀罕,这是中国最早的摄影画报。每期刊载照片100幅左右,配有文字说明以及其他专文,该刊物是中国留法学生以“世界社”的名义在巴黎编印出版的。据介绍,在当时,将彩色相片翻印到纸上算得上先进的技术,如今看来,《世界》的印刷质量可以与上世纪30年代的图书印刷水平媲美。
此外,北新书局1930年7月创刊的《现代文学》一共出版6期。该年10月,《现代文学》1卷4期发表了冯铿歌颂红军的作品《女同志马英的日记》,旋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查封,随后,又发行了一个删去冯铿作品的新版本。国内其他图书馆收藏的都是这个新版本,而上图收藏的则是刊有冯铿作品的原版杂志。
四馆一统藏书汇流
1952年7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捐赠下,上海图书馆正式成立,其后,随着1956年接收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以及1958年与3所专业图书馆的“四馆统一”,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合众图书馆、鸿英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海光图书馆等一批私立图书馆的藏书相继归藏上海图书馆,奠定了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基础。
如今,历经几代图书馆人孜孜以求、四处采购、八方征集,馆藏文献已从建馆初期的70万册增至5200万册/件,不仅数量冠甲东南,牙签玉轴亦不胜枚举。其中,尤以馆藏历史文献最为引人瞩目,以丰富性、珍稀性、独特性构筑了上海图书馆藏书个性鲜明的文化格局与精神气象,使其成为海内外最重要的藏书重镇之一。特展将持续至7月31日。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