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丽萍) 昨天下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审议“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报告”。
结构分析
今年,预计全市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将达700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预计为15%,达到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本市财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指标要求。这700亿元教育投入的结构分析显示——
■从财政教育投入来源看,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约626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占89%;地方教育附加约60亿元,占9%;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约16亿元,占2%。
■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看,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含终身教育)的经费约177亿元,占25%;用于发展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约474亿元,占68%;用于鼓励企业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培训、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扶持社会培训机构发展的经费约51亿元,占7%。
■从市、区(县)两级支出情况看,在全市626亿元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中,市本级支出约200亿元,占32%;区县支出约426亿元,占68%。
三个打通
用好教育投入,必须完善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结构。为此,本市将实施“三个打通”,转变高等教育投入方式,赋予高校更大的经费自主统筹权,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把改革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
■在部门预算中,打通生均公用经费与经常性专项经费,提高地方高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逐步建立高校生均经常性经费综合定额拨款制度,优化市属高校拨款经费结构。
■打通涉及与地方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相关经费约16.67亿元,由学校在“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框架内统筹使用,允许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要调整项目方案。
■打通不同种类的高校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项目、计划和工程的经费,重点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推动地方高校绩效工资改革。
此外,要保障教育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还要强化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