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年,真丝是我夏天的最爱。它的轻、薄、滑爽和垂挂感、飘逸感,是做衬衫和连衣裙的绝好选择。真丝又是卓而不群的,否则,丝就是丝,为什么前面还要加上“真”?说明借其名气自抬身价的冒牌货很多。
随着岁月增长,这几年渐渐和真丝告别,就像受不了一个嘴巴刻薄,性情直率的朋友。女人到了一定时候,体形就像年龄,得模糊掉的,可是真丝不懂,仍是实话实说,沿着身体一路翻山过坎、曲曲弯弯细细勾勒下来,让你胖的肚,肥的腰,弯的肩背,无可躲藏。当初的优点,现在全成了缺点。
今年初夏,在杭州一家丝绸店买了一件香云纱短袖衫。香云纱也是桑蚕丝,与真丝算是同宗姐妹,但性情大不相同,虽也清凉滑爽,却不像真丝那般柔情似水,绵软无骨,鲜艳亮丽,而是略厚,料面紧致和挺刮,软滑中带点“壳”,油润光泽,似有纸的质感,所以穿在身上,与皮肤若即若离,自成衣骨。无论微风香汗,都安然不惊,体贴入微地修正你的体形。它的善解人意,在于懂得对青春已逝的女人“贴心不贴身”的道理。
香云纱的资格比真丝老得多,可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贵极一时的时髦衣料。电影里常看到,不是穿在特务身上就是穿在烟纸店老板娘身上,中式立领,盘钮,黑不黑,黄不黄,故老上海称香烟衫。
当年的香云纱纯手工制成,先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白坯绸,再用植物中草药———薯莨的汁液浸染,在日出前铺在草地上,布面覆盖含有多种矿物质的小河塘泥,经多日,直到薯莨汁与塘泥相互渗透交融,逐渐显现油润光泽。所以,香云纱不可能鲜艳亮丽。它自有一种高贵堂皇,不来自外在颜色,而是本身焕发的一种不经修炼不能有的质感,必细细琢磨才能领略。观其一生,历经沧桑,几度磨难,大约正因为如此,才最终成就了它的深沉气度。
香云纱消失于上海工业现代化浪潮,让位于真丝等“新贵”。它是手工业时代“最后的贵族”。
这回重归,依旧低调。虽一改一色黑黄而绽放花朵,只是,那花朵仍是以沉郁的土色为底色,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