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快、更强”,和皮斯托瑞斯一样,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运动员,他们身残志坚,为了奥运的梦想来到了伦敦。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冠军时,也不要忘记这些“勇士”——“用心瞄准”的林东贤、“乒乓维纳斯”娜塔莉娅·帕蒂卡......
我没有残疾
●奥运宣言:“失败者不是去做了但没得到第一的人。”
“我从没有把残疾挂在心上,我只是在参与运动。我妈妈说过,‘失败者不是去做了但没得到第一的人,而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不敢去做的人。’”
这不是一段颁奖词,而是南非“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的体育箴言。
5年前,国际田联请科隆体育学院教授对奥斯卡进行科学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速度的跑动中,他的消耗比其他运动员少25%。国际田际因此禁止他参加健全人的比赛。“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我不懈努力的结果。”皮斯托瑞斯上诉成功,体育仲裁法庭取消了国际田联对他的“禁令”。
这一次,“刀锋战士”来到了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他的梦想是进入决赛的跑道。不过,他的命运似乎总是要和“争执”联系在一起。4×400米预赛,皮斯托瑞斯是第3棒,但他的队友在比赛中被肯尼亚选手撞倒,梦想瞬间破灭。好在,南非队及时申诉,组委会同意在决赛中增设第九跑道,皮斯托瑞斯终于有机会站在奥运决赛的跑道上。
用“心”去瞄准
●奥运宣言:“我能区分箭靶上的颜色,这就足够了。”
哪怕双眼视力只有0.1,也无法阻止林东贤(图2图Ic)把箭射向靶心。
韩国射箭选手林东贤10岁拿起弓,17岁时视力逐渐下降,现在只有0.1。大部分人无法体会林东贤的痛苦。对他来说,6米外的物体只是一团模糊的颜色。林东贤也曾尝试戴着眼镜拉弓,但总是“感觉不舒服”,只能放弃。
心,是林东贤的眼。感觉,超乎想象。视力上的缺陷,没有打垮林东贤,反而激发了他进取的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他成为雅典奥运会最年轻的射箭团体金牌得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和队友蝉联冠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射箭之王”。
伦敦奥运会上,虽然韩国队丢掉了男团金牌,但林东贤还是刷新了他个人保持的男子个人射箭世界纪录,成为伦敦奥运会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我能区分箭靶上的颜色就足够了。”这是林东贤的奥运宣言。
最美“维纳斯”
●奥运宣言:“我是少半只手臂,但这又怎么样!”她只用一只手臂,就征服了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馆所有观众的心。
帕蒂卡(图1图Ic)是波兰乒乓球选手,出生时右臂发育不全,只有上半臂。
7岁时的一天,帕蒂卡看姐姐练习乒乓球,姐姐的教练把球拍塞到她手上,让小帕蒂卡玩玩。没想到,帕蒂卡从此爱上了乒乓球。半年后,她报名参加了波兰残疾人运动会,虽然毫无斩获,却开启了通向“乒乓王国”的大门。
悉尼残奥会,帕蒂卡才11岁,她第一次走进残奥赛场。4年后的雅典,她一鸣惊人,获得残奥会女乒单打冠军。北京残奥会,帕蒂卡更是帮助祖国获得了残奥会团体冠军。乒坛“维纳斯”是世界乒乓球界给她的“殊荣”。
伦敦EXCEL体育馆,帕蒂卡第一次走上了奥运舞台。她连过两关,最终败在世界冠军丁宁的拍下。全场掌声雷动,献给这位坚强的波兰姑娘。
生活有些不公,给了帕蒂卡残缺的身体,她选择坚强面对,“我是少半只手臂,但这又怎么样!”
(本报伦敦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