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黄金作顶,四阿重屋,远远地,我们就被它那宏伟博大的气势吸引着,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黄金作顶,四阿重屋,远远地,我们就被它那宏伟博大的气势吸引着,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作顶,四阿重屋,远远地,我们就被它那宏伟博大的气势吸引着,这就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这里,中国文字有了艺术之“家”
黄伟明;程国政;姜锡祥
■第五展厅,中国文字发展史“印刷术起源”
■在“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厅中,展出1928年在安阳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字坊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
  ◆记者 黄伟明 通讯员 程国政 文 姜锡祥 摄

  [当代设计者眼里的“四阿重屋”]

  《周礼》里说,殷商宫室“四阿重屋”。四阿重屋究竟是什么样子?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计者用后现代的设计方法,四坡顶(四阿),两重檐(重屋);颜色取殷商宫廷普遍使用的铜黄色;凑近看,宽宽长长的屋檐上,满是浮雕、彩绘着的饕餮(tā″tiè)纹、蟠螭(Pánchī)纹;宽敞的阶沿之上,粗大的立柱厚重的中国红上面浮雕着的仍是千变万化的饕餮纹、蟠螭纹。

  原来,饕餮纹盛行于商朝。当时的人们把这种神秘怪兽想象成了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的样子。它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商朝人把它广泛铸刻于青铜器上;因为青铜器是那个朝代重要的饮食器皿,倒也贴切。而蟠螭则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其特点是张口、卷尾、蟠(屈曲、环绕、盘伏的意思)屈。这种纹饰一直从战国流行到清朝。

  将这两种纹饰广泛用于重屋的身上,在这里安放神州大地上五千年间风云掩卷的古老文字。

  [这里的汉字“五千年间同一堂”]

  今天,每天拿笔写字的国人究竟有多少?自从电脑进入家庭并个人化后,拿笔书写变得越来越稀罕了。但在文字博物馆里,你会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波澜壮阔,这里是中国文字的大家庭,这里的汉字更是“五千年间同一堂”。

  还没进博物馆,巨大的装置———“字”就撞入你的眼帘:宛如一栋别致的屋,孕育着炎黄子孙一脉相承五千年;而在“字”巨大的身影两侧,就是直通“重屋”的28块甲骨字碑林了:外形还是“字”屋,屋子里用青铜铸成考古发现的甲骨卜辞,那片最大的青铜卜辞龟片重量达3吨重!

  文字里面是历史,是生活。28片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的铜铸甲骨片还隐含28星宿,象征人与神秘自然之间的密切相连;而今这些联系都记录在一片片甲骨里,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仓颉造字成功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声光艺术形式填满国宝级展品]

  作为新生国字号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除了通过捐赠、调拨、借展、租赁等办法收集大批国宝级文物外,更多的是运用各种技术、艺术手段展现文字的魅力。

  雕漆样的画面里,巨大的铜鼎上镌刻的是获封爵位的文字、族徽,车马士兵反映的都是主人为天子征战的场面,鲜红鲜红的底色,就如青春燃烧的岁月;另一幅,还是红色,镌刻的是宴乐耕种、打水居家的场景,红红的铜鼎,只是鼎两边有大段的甲骨文字,那是从鼎上拓下来的:灯光印在浮雕上,似乎殷商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

  在各个展厅,眼睛耳朵脑海里,被声光电、各种装置加上国宝级的展品填满;甲骨、金文、大小篆、隶书一直到我们熟悉的楷书,还有数不清的叫不出名字的文字;从竹简书写到活字印刷,到电脑输入、排版,汉字与时代同行;更有汉字特有的书法,大师辈出,流派纷呈,真可谓是恢弘数千年,壮阔九万里。而今,它们都在这里安了“家”,数百世同一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奥运特刊
   第A19版:奥运特刊
   第A20版:奥运特刊
   第A21版:奥运特刊
   第A22版:奥运特刊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法治
   第A27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8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在这里,中国文字有了艺术之“家”
想想,祖先的发明还有哪些需要博物馆?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9在这里,中国文字有了艺术之“家” 2012-08-11 2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