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盒速递是杨浦区近4000家以大学师生为创业者主体的企业中的一家,袁雪峰也是杨浦区2009年以来成功扶持的1910位创业者之一。这1910位创业者共带动就业1.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率达1:7.6,位于全市前列。今年7月,杨浦区作为上海唯一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区”,受到国务院表彰。
“车库创业”助年轻人白手起家
袁雪峰所去的国定东路200号是中国(上海)创业者实训基地。他把在创业者实训基地的创业经历比作美国硅谷创业者艰苦奋斗的“车库创业”,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相同之处是成本低廉、目标明确、激情洋溢。
2009年建成的创业者实训基地是全国唯一一个针对创业者的实训基地,由市人保局和杨浦区政府共同规划建设,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只要你有项目或是一个独到的创意,“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孵化体系,就可以助你白手起家当老板。这里有“产品实验试制平台”,能够帮你把创意变成产品;没钱租办公室,可申请去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创业苗圃),在公共办公室的“格子间”免费办公;吃不准项目究竟是否有前景,不懂企业管理,基地的创业导师会来为你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公司初创缺资金,可以去5楼的“梦想天地”,各种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等都可提供资金扶持。
“苗圃”中孵化未来的企业家
袁雪峰的团队先在“创业苗圃”中呆了3个月,一个月只花150元,就可使用电脑、宽带等办公设备。他说:“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非常有限,只不过10万20万,租办公室、买设备就要花上一大笔。而在这里,不用注册公司,直接拎包办公,真正零成本创业。我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
产品试制成功后,经过专家考核评估,袁雪峰顺利从苗圃“脱壳”,注册了企业“宝盒速递”。这时他已有7个员工,搬入五楼的“梦想天地”加速孵化。租金依然比外面便宜一半以上,只有1元/平方米/天。紧接着,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看中了袁雪峰的创意,投资300万元。技术与资本,在这里得到了最紧密的对接。现在,宝盒速递发展迅速,已有40名员工,签约的物业公司达数百家。“宝盒”能将快递效率提高2-4倍,最近前来视察的市领导也肯定了这一商业模式,希望宝盒速递为打造上海城市公共物流配送体系作贡献。
单打独斗者被平台“扶上马”
上海浩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是又一位“创业杨浦”的受益者。2009年底,曾在华为、阿尔卡特等公司任职的王斌辞职创业,带着项目进入实训基地的“苗圃”进行预孵化。一开始,他想做3G手机金融服务软件,但经过基地专家志愿团的把脉分析,认为这个项目受限因素太大,建议他另起炉灶。王斌转而选择物联网方向的“物品防伪追踪管理”,于前年取得了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借助基地这一平台,他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杨浦区“鼎元”资金等资助。
王斌说,来实训基地前,他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创业经历,就靠一个人单打独斗,不知道政府对初创企业有何扶持,加上运营模式出现偏差,以失败告终。如今,他的企业蒸蒸日上,与张江药谷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业务合同,公司已有研发人员30人。他还享受了基地提供的“创业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有效降低创业成本,规范人才管理。今年1月,王斌作为中国青年创业者的代表,还参加了在瑞士举办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与世界经济界领袖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创业解决年轻人面临的就业与贫困压力。
政府扶持让科技企业成长
2009年6月,经中组部批准,杨浦区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次年1月,杨浦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杨浦区副区长朱勤皓说,对于孱弱的科技创业“小苗”,政策的阳光雨露显得尤为金贵。近年来,杨浦区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区里实施“3310”引才计划,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启动资金、购房补贴、办公用房免租和风险补偿等10项优惠政策;建立完善“资金+基金”的联动型创业融资政策,先后组建了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2亿元的海归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通过项目评审的人才给予“第一桶金”。
最近,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上海基地也落户实训基地。上个月,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上海杨浦创业企业服务中心在底楼大厅启用,为创业者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训基地开放2年多来,已培育了270多株像袁雪峰、王斌这样的创业“小苗”,有130株“小苗”转化成了企业,成功率达50%。待这些“小苗”长成参天大树,谁说他们中不会出现又一个马云、柳传志呢?
本报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