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刚开始在卢湾少体校练球时,因为体型有些胖,队友都叫他“小胖子”。后来长大了一些,“小胖子”没人叫了,大家都叫他“后场发动机”,因为他是后卫是组织和发动进攻的——等从少体校到了上海青年队,绰号就和刘炜“绝缘”了,直到现在。其实和刘炜年龄差不多的球员,无论是上海队还是国家队,有不少人都有绰号。国家队队友中,李楠的绰号是“小李飞刀”,张劲松是“拼命三郎”,朱芳雨是“三分雨”,孙悦叫“猴子”等等。以前的上海队中,最有名的当属姚明,他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小巨人”,其他还有章文琪叫“大头”,贾孝忠叫“大嘴”等。贾孝忠甚至还有不止一个绰号:因为中投准,有人叫他“半截篮之王”;而因为上篮动作慢,他也曾被人送绰号“人类电影慢动作精华”……
到了刘炜这儿,没人用绰号称呼他了。小一些的队员都亲切地叫他一声“刘哥”或“炜哥”,像章文琪、贾孝忠、海瑞这样的“同辈”,都直接叫他“刘炜”。也许有人说,刘炜是上海男篮的的队长和老大,他不是有个绰号叫“刘大”吗?其实严格来说,无论是“刘队”还是“刘大”,都是别人对他的尊称,算不上绰号。这几年,上海男篮也很注意球员包装,给不少球员都起了个响亮的绰号,在赛前介绍球员时派用场,但到刘炜这儿又卡了壳。曾有人送了个“青春无悔”的“绰号”给刘炜,形容他把整个职业生涯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上海队,但这很快被刘炜否决了:“第一,这不像是绰号;第二,听起来感觉怪怪的。”
上个赛季,主场DJ赛前介绍球员时,只能用“我们的队长”来介绍刘炜,因为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绰号送给他。刘炜说,他觉得绰号对球员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既然是绰号,就得响亮和贴切,我等着上海球迷送我一个好绰号。”
本报记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