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美国大都会纽约市,低收入者能低价租住房屋局提供的公共住宅。上世纪30年代至今,公共住宅为无数买不起房的人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
但在联邦政府和纽约州政府赤字高企的背景下,严重依赖政府开支维持的公宅项目面临严峻考验。
占据“城中城”
纽约市房屋局成立于1934年,如今管理5个区内共334个公宅项目,为40多万人提供住宅,是美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公宅管理机构。房屋局还为大约23.2万人租住私房提供补贴。如果把纽约市房屋局下辖公宅看作一个城市,把40万居民算作这个城市的人口,那么纽约市房屋局堪称美国第21大城市,比波士顿或西雅图还大,相当于两个辛辛那提。
公宅项目和私房租金补贴项目的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受助者可以用不到家庭收入30%的钱租房。纽约市房屋局拟定的中低收入标准为:1个人的家庭年收入不超过46500美元,2个人的家庭不超过53150美元……10个人的家庭不超过98250美元。收入相同的家庭,有特殊情况者,如家庭成员有残疾,或遭家庭暴力,可以优先考虑。
但鉴于公宅项目僧多粥少,公宅周转率和空房率低,房屋局通常难以确定求助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申请成功,“短则几月,长则几年”。2011年公房周转比例为3.29%。截至今年2月1日,空房比例0.7%,而排队等候的家庭将近16.4万个,等候租房补贴的大约12.3万个。
《纽约杂志》记者马克·雅各布森一个住公宅的朋友说,她理解申请不到公宅的心情,但是“我从1977年一搬进公宅,我就知道我不会再搬走。我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一个残疾孩子,能去哪儿?”
这个朋友住在“哈勒姆楼”16层一套含三个卧室的公寓,可俯瞰哈得孙河,每月只需付500美元租金。与这幢楼一街之隔的同类公寓月租金要3200美元。房屋局多次想把她换到含一个卧室的公寓,都被她设法拒绝。
非洲裔美国老人卡罗琳·桑德在“平克楼”里租住40年,早就把这里当做家,明知平克楼如今大不如前,也不愿离开。
对于“钉子户”现象,曼哈顿研究所专家霍华德·胡佐克说:“不应该在公共房屋里一住40年。公共房屋可解你一时之急,但不是让你永久住在里面。”
他认为当局应该规定一个租住年限,以增加公宅周转,5年比较合理。他还建议用“胡萝卜”而不是“大棒”让那些“钉子户”搬走,比如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去别的地方安家。
新式贫民区
更令当局和居民头疼的还是治安问题。建造公宅的初衷是为有工作但收入不高的家庭提供物美价廉的住所,久而久之却演变成新式贫民区:许多公宅住户失业,黑帮渗透,治安恶化。
位于南布朗克斯区的莫特·黑文公宅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吸毒成风。一些人全家沾毒。年轻人组成犯罪团伙,像“40匹狼”、“大白天枪手”等,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26%的劳动力人口没工作,失业率是2008年的近4倍。
平克楼所在地曾是黑手党弃置尸体的地方。时隔多年,这里又成犯罪分子出没之地。2005年,住平克楼的3个犯罪团伙共20名成员因涉嫌抢劫珠宝店和杀人遭起诉。两名嫌疑人枪杀另一个黑帮团伙成员,并把尸体弃之路边。曾在平克楼居住的一名居民说,夜里听见枪响是家常便饭,曾有“一个周六晚上,一枚子弹射穿窗户击中天花板”。小有名气的说唱歌手(下转第42版)
(上接第41版)“穆尔达大叔”因受不了平克楼糟糕的治安,搬到名为“柏树山”的公共住宅楼。
大多数公宅居民认为,治安变差的起因是1995年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亚尼把房屋局警察并入纽约市警察局。过去,每个公宅项目治安由专门警官负责,而如今所有公宅项目被划归9个警区,每区的警察负责若干个公宅项目。布朗克斯一名居民抱怨说:“以前我们认识警官,现在都不认识了。”大部分公宅居住者是非洲裔或拉美裔移民。居民们说,如今巡视公宅的警察多为白人新手,缺乏与非洲裔或拉美裔打交道的经验,动不动就拦截居民搜身,弄得警民关系紧张。而警察巡逻时也往往只进楼门看一下,不进入楼梯间,怕遭伏击。“你能感觉到他们对你的恨扑面而来。太危险了,能藏人的地方太多。”一名警察说。
居民代表约翰逊批评房屋局官僚作风严重。莫特·黑文楼发生数起抢劫案后,他要求房屋局在楼里安装监控摄像头,但对方回复“必须等,安装费用太高”。约翰逊转而向一家私人机构求助,不久就把事情办成。“房屋局非常生气,说我擅自行事……威胁要拆掉摄像头。”超过75%公宅居民接受调查时说,对社区犯罪活动感到非常或有些害怕。近60%居民说,社区过去一年发生过严重犯罪事件,受访者中有6%是受害者。
房屋局打算采取措施加强警民联系,每年就一个最迫切的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加强对居民巡逻队的培训,确定重点监控的地方,制定进出社区的规定等。
财政寻出路
创立房屋局和纽约公宅项目是学者兼商人平克的功劳。平克1882年出生,享年73岁,曾在纽约贫民区栖身,他十分清楚那里的孩子如何在“黑暗、疾病肆虐、拥挤不堪、不安全的贫民区公寓楼中长大”。
平克发誓铲除贫民区,让穷人住上“干净、现代化的住房”,得到1934年至1945年任纽约市长的菲奥雷洛·拉瓜迪亚的支持。平克起草了成立纽约市房屋局的计划和法案,在房屋局成立后担任局长。在他的努力下,纽约市第一批公宅在A大道和第三街交汇处落成。1935年12月3日,平克和拉瓜迪亚出席纽约市第一批公宅的命名仪式,拉开全美公宅建设序幕。时任纽约州州长莱曼和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也出席了命名仪式。
然而,时过境迁。房屋局去年底发布报告说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2002年以来,由联邦政府拨给纽约市房屋局的运营补贴比应付数额缩水7亿美元,维修补贴则减少三分之一。70%的房屋局项目历史超过40年,需要不同程度修缮。到2015年,修缮费资金缺口将达130亿美元。房屋局说,修缮费不能指望纽约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解决,因为它们自身都债台高筑。
约翰·雷亚2009年被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委任为房屋局局长后一直设法扭转房屋局的财政状况。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拿出一份5年计划,宣称到2016年可以消除房屋局赤字。计划核心内容是房屋局与花旗银行集团签订融资协议,后者为21个需修缮的公宅项目提供2.3亿美元资金,以换取享受15年低收入住宅返税政策。
美国税务署每年向各州住房信贷机构分配税务返还额度,发放给符合要求的住宅开发机构,再进一步出售给包括银行在内的投资机构,让这些投资机构得以降低税收负债。而开发机构则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融资,降低项目债务成本。
尽管房屋局一再声明与花旗合作并非把项目卖给花旗,不少公宅居民担心房子的控制权最终落入私人机构手中,届时他们将被迫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