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董建华先生约我共进晚餐
当天晚上,在港岛香格里拉饭店举办庆功宴,候任特首董建华先生和候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先生都应邀出席。董先生自担任候任特首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过渡期预算案的编制,对专家小组的谈判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在庆功会上对中英专家组成员两年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感谢。
我和他早在一些会议活动场合相识,在跑马地新华社香港分社大楼里见过面,更由于我们都是在上海出生,家里都说上海话,所以只要没有其他人在场,我们就用上海话交谈,哪怕与董夫人也是如此,沪语喃哝,格外亲切。他那现已为全世界熟悉的诚恳、和蔼、笑容可掬的忠厚长者形象,早已映入我的脑海,我欣赏他的一句名言:“凡是立定目标,全力去做!”常以此激励自己。
大约是在我到港工作的第三年,1997年初春,我忽然接到董先生秘书打来的电话,董先生拟约我到他位于港岛南的府邸香岛小筑共进晚餐。我想,我和董先生的友谊应该从这天算起。我应邀穿过香港仔隧道,沿着蜿蜒幽静的双向车道前行约10分钟,在标有“香岛小筑”牌子的围墙边折入一条窄陡的私家路,车头仿佛要冲进大海,却在府邸的门口安然停下。
董先生高兴地引领我参观,先是室内,后是室外,原来室外有个依山而筑、林木葱郁、花草芬芳的大花园,上衔马路围墙,下连金色海滩,一座红色的八角亭立在翠绿的斜坡上。董先生和我一面享用精致的西餐,一面促膝谈心,向我介绍他和他的家族。他的父亲、中国第一代船王董浩云先生开创的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的综合国际运输、物流及码头公司之一,东方海外(OOCL)的商标也成了香港最为熟悉的环球商标之一,它率先在中国提供全线物流及运输服务,航线联系亚洲、欧洲、北美、地中海、印度次大陆、中东及澳洲、新西兰等地。董先生拿出一本准备好的签了名的精美画册送给我,不无自豪地介绍说,这是东方海外公司办的一桩特别公益事业——由一艘名叫“伊丽莎柏皇后号”游轮改建成的海上流动大学,又美名为“美的城堡”,它年复一年“周游世界”,行踪遍及五洲四海,师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
在董先生决定参选未来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之后,我们的友谊加深,但接触更为谨慎。记得有一次是由东方海外的周凯旋小姐亲自驾车送我前往相见。周小姐聪明、漂亮、健谈,曾留学英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记得在从湾仔直上山顶她和董先生亲戚同住的寓所,一路上我们谈论不久前在香港上演的英国著名歌剧《猫》和《歌声魅影》。董先生当时脚有伤,好像还固定了石膏,仍坚持上山来,借用这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与我会晤。
董先生当选候任行政长官后,我们的来往更多了,一则是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代表国家利益和未来香港特区利益,就跨越九七的事宜与英方磋商多年,现在候任行政长官产生了,除国防、外交外的其他过渡事宜理应及时向他汇报,听取他的重要意见;二则董先生为人谦虚谨慎,视我为朋友,有些事希望参考一下我个人的意见。在他的言谈举止中乃至一些字里行间,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基本法、对中央政府、对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区筹委会的信任和尊重。
在临近回归的倒计时的日子里,董先生越来越操劳忙碌,东方海外公司原来的办公地方已经腾出一层楼来供候任行政长官临时办公使用,就在中代处后面隔一条马路的海港中心写字楼顶层。记得紧挨着回归前后的那些日子里,我去见董先生,总还带有一个额外的“任务”:谈完正事后,总得从公文包里掏出好些回归首日封之类的纪念品,抱着歉意地请董先生签名。说实在的,几乎都是受人所托。好在董先生宽容和善解人意,一次也没驳我面子,哪怕时间再紧张,秘书在一旁立等,他也总是笑嘻嘻地重新坐下来,戴好眼镜,认认真真地在一份份纪念品上签写自己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