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内放了几十张白色单子,写着无线网络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过显然没人考虑,当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起登录,会发生什么状况。果然,在电视转播实时开票信息,大批记者开始工作后,网络几乎瞬间瘫痪。
工作人员两手一摊,束手无策。临时找手机网络,平时流畅无比的4G、3G,也变成了蜗牛爬行。办法不是没有,交钱。最便宜的一根网线,要1100美元,而且还是共享的。如果要“住单间”,价格是5700美元。
电视直播中,主持人语调越来越激动。坐在位子上写稿的记者,却越来越少。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记者,干脆玩起了俄罗斯方块。
不能干活,就先填饱肚子。原本门可罗雀的一个小卖部,半小时之内就被记者们横扫一空。吃着披萨,墨西哥的记者席尔瓦不停埋怨奥巴马。“他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是来给他捧场的。”他的同事马上来了一句,“他不找你捐钱就不错了,你还想他给你埋单啊。”
没有网络,所有人都像黑夜里的行人,心情是黑的,只有脑子一片空白。舞台上,奥巴马正在发表演讲,百米之外的新闻中心,不少老记在抓耳挠腮,长吁短叹。想想,也只能无言。美国政治,何尝不是如此,一切钱说了算。烧钱的人说得天花乱坠,没钱的人只关心温饱。
自己的口袋越来越瘪,政客砸下的银子却越来越多。这种强烈的反差,成为美国社会独特的景象。大选花费创纪录的60亿美元,对普通百姓来说,只是浮云。更多的人,开始厌烦空洞矫情的竞选口号,千篇一律的政治游戏。
在这个夜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听奥巴马演讲,而我却要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发奥巴马的稿子。
驻美记者 徐东海
(本报芝加哥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