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座椅莫要占
为了方便老年乘客和身体不适的乘客歇脚,从去年6月起,上海地铁在4号线大连路站和东安路站开始试点“老年关爱座椅”——早晚高峰期,敬老卡还未开放使用时段,避免一部分进站等候的老年乘客无处休息站着干等,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受到老年乘客的肯定。
近期,在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地铁又在3号线镇坪路、4号线宜山路、7号线肇嘉浜路等9座老年乘客较多的车站,增设了13张“老年关爱座椅”。
“老年关爱座椅”一般位于车站站厅内,标识明显,椅子所靠墙面上有地铁吉祥物“畅畅”挥着小红旗的图案以及6个红色字样。该座椅材质比较牢固,采用“T”形不锈钢结构,从而提高了座椅的稳定性,保证老年乘客人身安全。
但在实际使用中,运营方也发现:经常会有部分乘客无视标志,占用老年关爱座椅,让有需要的老年人“望椅兴叹”。运营方呼吁,把老年关爱座椅切实还给老年人和有实际需要的乘客。
爱心坐垫防“牵羊”
随着冬日来临,上海轨交5号线等线路的高架车站自发购置制作“爱心坐垫”,为站台每把候车椅上增加柔软的坐垫,避免乘客在冬天直接坐在冰冷的铁质“裸椅”上。据悉,“爱心坐垫”已经推出两年。刚推出时,受到许多乘客的欢迎,却也遭遇了很多尴尬:在早高峰时,许多乘客带着早餐候车,吃完后,棉质的坐垫成了不少乘客的“抹布”,坐垫“服役”没多久,就布满油迹和污渍,让人不敢“落座”;更有甚者,个别乘客还会“顺手牵羊”,将独立的棉坐垫塞到包里带走,“爱心坐垫”推出不到两个星期,就遗失了将近一半。
为此,地铁员工开动脑筋加以改进。经过一番比较, 使用了较耐脏的防雨布做坐垫面料,用透气性好又保暖的海绵做内胆;同时还设计了“连环坐垫”,即二三个坐垫连接成一组 ,并系在座椅上,使“爱心坐垫”的遗失率降低,但仍有贪小的乘客会暗暗“下手”。运营方呼吁,让爱心坐垫留在它们该在的地方,为更多乘客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 吴强 通讯员 杨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