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本栏目写了篇《共除“黑车”》,在文末,我写道:“挤压‘黑车’的‘市场需求’,同样是打击‘黑车’的有效手段。”因篇幅所限,这层意思未展开来说。今天,接着这个话题,议一议“最后一公里”。
据本报记者报道,浦东地区的“最后一公里”线路,已达41条,客运人次破1000万。这些数字说明了两点:第一,市场需求很大;第二,政府部门正在努力。
因轨交的延伸、市中心居民动迁等原因,城市交通结构一直在变化,而且变化不小。公交设施能不能跟上这样的变化,能不能形成一张完备的“最后一公里”线路网,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浦东的答卷,甚为出色。
但是,就全市而言,“最后一公里”的课题,远未完成。开头提到的那篇微评发表后,就有网友给我们留言说:“我们也不想坐‘黑车’,可是,‘白车’没有,怎么办?”市民如此发问,我们必须认真回答。此外,只有充分满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根治“黑车”,才有希望。
(相关报道见A6版·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