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场880家,约占总量九成~~~
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场880家,约占总量九成~~~
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场880家,约占总量九成~~~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标准化菜场880家,约占总量九成
菜场回归“公益性”改变了什么?
姚丽萍
■“家门口的菜市场”依然是不少家庭的生活必需 本报记者 周馨摄
  本报记者  姚丽萍

  申城目前有菜市场989家,截至去年底,其中的880家已建成标准化菜场,约占菜市场总量的90%,每年向消费者提供主副食品650万吨,经营的副食品约占本市副食品销售量的75%。平均一个1500平方米菜场,服务人口近2万人。

  去年元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补充报告中明确提出菜场要回归公益性。在菜场回归“公益性”的路上,如何稳定合理菜价、方便就近买菜、保障食品安全?昨天,在市人大代表年终视察活动中,人大代表们就此提出建议。

  回购回租

  多种方式降管理成本

  过高的摊位费,曾是导致菜市场菜价过高、难以体现公益性的一个原因,市人大代表李韶平曾就菜场回归公益性连续3年提交书面意见。

  “您每月的摊位费有多少?”昨天在大沽路菜场,李韶平代表询问摊主王菊英。

  “前几年全市菜场免去了工商管理费,如今摊位费半年一交是5000元,平均每月800多元。”王菊英说。

  因为位于中心城区,大沽路菜场摊位费要稍高于非中心城区,王菊英“左邻右舍”的摊位费每月大致在800—1000元左右,而目前全市菜场最低摊位费约为每月600元。

  降低摊位费,是菜场回归公益性的一种体现。而要切实降低包括摊位费在内的各项管理费用,推进菜场公益性回归,全市各个区县的做法可谓“五花八门”。

  回购,是一种办法。徐汇、静安、长宁、黄浦等区通过政府出资回购,重新掌握菜市场产权,委托国有企业或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专业品牌公司经营。浦东新区、闸北区则是在土地出让协议中明确标准化菜市场作为社区公益配套建设,对产权所有者、建筑面积、收购成本都有详细规定。

  回租,也是一种办法。被回租的,都是经营管理不善的菜场。2011年,虹口区三角地菜市场管理公司对位于吉祥路的燕东菜市场进行经营权回租,区财政为此支出了212万元改造补贴。杨浦区则出资200万元购买河间菜市场的经营权,委托阳普菜市场公司经营。

  此外,普陀区、杨浦区探索多元化管理模式,由专业公司与民营菜场合作,输出管理方式,提高菜市场的管理水平,降低菜市场经营成本。

  “回购、回租、参与管理,都是菜场回归公益性的探索尝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菜市场回购、回租成本较高,引导菜市场的公益性回归,究竟哪一种方式能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实现更大的公益性效益,需要实践后的再评估。”李韶平在昨天的视察中建议。

  方便买菜

  标准化菜场不必求大

  大沽路菜市场,是一个标准菜场,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走进菜场,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宽敞、干净、明亮,菜场对面就是一处大型商品房住宅区,居民买菜的确很方便。

  在上海,“标准化菜场”不是一个新名词。从2005—2007年,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连续3年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自2005年起,本市已改造或新建标准化菜市场880家,市区两级财政共给予补贴6亿元。

  随着超市、大卖场的普及,以及购买力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买菜进超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消费者人群的构成状况,将影响消费环境、消费场所的选择。目前,本市2300万常住人口中,300多万退休人员、400多万工薪阶层、7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这样的消费人口决定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依然是不少人的生活必需。

  家门口的标准化菜场,究竟该建成什么样才算是保障“方便消费”的?依据201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办法》,标准化菜市场原则上按照居住区内约500米(郊区8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在新建居住社区的规划中,要明确标准化菜市场作为社区公益配套建设,各区县政府要在土地出让协议中明确规划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产权所有者、建设面积、收购成本;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要参与新建居住区菜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同样是依据“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办法”,最近两年,本市重点加大对新建大型居住区和公有产权房配套菜市场建设;同时,不少标准化菜场纷纷进入“二次改造”——2005年改造后经营七、八年的菜市场,都面临新一轮标准化改造,去年,“二次改造”标准化菜市场达到80家。今年,本市计划二次更新改造的标准化菜市场为100家。

  目前,本市各区县正逐步开始新一轮菜市场的改建,政府通过对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明确菜市场作为“公益性民生配套设施”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新建居住社区,如果配套菜市场因为居民分批入住、人流不足,乃至难免亏损的,市区财政将在经营初期给予适当补贴。

  “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方便居民买菜。需要强调的是,在标准化菜场建设中,规模未必一定要大,可以大大小小因地制宜,方便、就近、安全,才是不可忽视的布局原则。”市人大代表袁以星说。

  保证品质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成

  在菜市场里买了菜,记着拿上小票,输入小票上的20位条形码,就能查出这菜的“来历”——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就这么保障食品安全。

  2006年起,本市部分生猪定点屠宰场、肉类批发市场,以及标准化菜市场开展猪肉追溯试点。2008年至今,标准化菜市场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建设连续5年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2010年商务部将上海列入首批10个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2012年,本市扩大了“追溯系统”的覆盖面——从猪肉、蔬菜扩大到水产、牛羊肉、粮食等品种,涉及流通节点企业1900多家。其中,1家牛羊肉公司,21家批发市场、682家标准化菜市场、934家标准化超市、209家超市大卖场、56家配送企业。迄今,2012年市政府实事项目——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已完成。今年,水产、粮食追溯系统建设又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

  当“追溯系统”大规模进入菜市场之后,首先面临的课题是———是否能被消费者广泛使用?特别是菜市场的消费者以老年人居多,如何引导这样的消费群体增强买菜后的“主动索票”意识,否则,“追溯”的初衷便难以落地。

  “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追溯系统’,就是要形成倒逼机制,督促菜场的经营者和摊位从业人员在日常经营中使用好、维护好‘追溯系统’,以此维护食品安全。如何明确监管主体责任,让‘追溯系统’低成本、高效能地运行,还需要调查消费者意愿,在使用中发现新需求。”市人大代表薛利说。

  来自市商务委员会的信息显示,《上海市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管理办法》正在制定当中,办法将明确市场准入、日常运行管理、监管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为“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3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8版:好吃/好吃点击
   第B19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20版:好吃/专版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菜场回归“公益性”改变了什么?
“一棵菜”销售成本如何构成
【焦点数字】
新民晚报焦点A07菜场回归“公益性”改变了什么? 2013-01-10 2 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