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超越文化的正能量图腾,蛇在中国、圣经、古埃及、古印度的文化中都留下了丰富的印记。“金蛇记”用互动艺术装置重新拨开时光的谜团,解构历史,为“蛇”正名。
风靡一时的“游戏贪吃蛇”形象在王燮达的《金蛇记》里成为了正能量的载体。蛇身的花纹与画面背景由各种“蛇”字成语组成,触动膜、高新技术让观众与这条抽象结构的成语蛇互动,文字内容反转,以“负负得正”的方式引发对蛇文化的正面思考。
12个高低不等的光影结构组成了丰江舟的《一字长蛇阵》。走走停停,穿越这个音阵,音乐也随观众的走动速度变化,在互动中聆听属于自己的音乐,这便是音乐互动作品“音蛇阵”带来的奇妙感受。
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带来的独特美感。建筑师程大鹏的《可乐山水》以机械演绎灵蛇之舞,6000个微型马达驱动、精密程序控制,红黄两色泡沫颗粒铺就的表面,在马达升降过程中显现出如蛇舞般的韵律与美感,蛇的灵动形象若隐若现。
《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在郭辉的《智慧蛇》中被赋予正能量。作品以竹篾扎制出蛇形,与象征智慧的苹果之间形成待选关系。蛇以“启蒙者”的姿态指引人类进入现实的人世。作品下方的湖泊镜面设计,将空中的蛇与苹果的关系进行再演绎,激发观众想象,展现出蛇所代表的智慧能量。
唐晖和周蓓丽再次颠覆了蛇的写实形象。唐晖的《卷卷蛇》从儿童糖果中汲取灵感,以艳丽的色彩和天真烂漫的童心传递着浓浓的喜悦之情。周蓓丽的《丛容》,无论是手工制作的纸雕门贴,还是与草地浑然一体的装置群,都与LED光源相映成趣。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