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发生在加州的“淘金梦”,引领了美国西部开发热。在那个“苦力贸易”年代,成千上万的华人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荒野沼地,为圆自己的“镜花梦”而流血流汗、辛勤劳作。这些立有契约的华工在美不仅展示了国人的勇气、坚忍,还与其他国家劳工一道,共同造就了像旧金山、洛杉矶这样的名城,令美国经济得以腾飞。
伴随一个半世纪前华裔在加州等地不断流动和繁衍生存,在有限条件下,诸多艺术亦开始孕育。绘画作品的逐渐出现,早期华裔画家如赖永、皮尔斯、朱沅芷等皆为人们所熟知;至20世纪中叶,曾景文等人具有中国画风的画作更是受到舆论的关注。这里介绍的李鸿德的水彩风情画,由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筑路开荒、种植葡萄、虾鱼养殖、卷制雪茄及新年节庆等19世纪在美华工劳作和生活面貌的情景,近年更在加州华裔圈反响颇佳。不过他的这些珍贵画作,曾经在旧金山一度失踪,而寻画故事还有些扑朔迷离。
李鸿德(JakeLee;1915-1991)出生于加州蒙特利。他曾在圣何塞州立大学学习过绘画。他曾作为旧金山一家报纸的画家,绘制过大量封面、海报和插图。李鸿德早就希望有一天能用画笔将华裔过去在美国西部创业情形表现出来。在获得旧金山华裔餐馆“冠园酒家”老板的赞同下,1959年,李鸿德精心创作的12幅具有加州画派技法并融入中华文化意韵的水彩画,在该酒家一一展示。然而由于酒家几经转手,这些画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谁也不知道画在哪儿,画家去了哪里。2007年的一天,有一线人告知始终在“追踪”李鸿德这些作品的美国华人历史学会的相关人员,声称李的这12幅画作的11幅作品不日将在南加州拍卖。历史学会于是在72小时内筹得了60000美元,几天后将11幅画作的7幅作品购回了旧金山;另外的4幅画却被来自科恩县的一位藏家购走了。为此,历史学会只得为寻找失踪的李鸿德第12幅画而孜孜努力。据称该画后来在一家汽车维修店的墙壁上被发现,有人甚至打算将这幅有点“过时”的画作扔进垃圾桶里。这些年来,经过专家精心修复的李鸿德的画作,已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地亮相,重又向华裔们展示那段“闪闪发光”的旧唐人街时代。人们无不被这部厚重的“华工视觉编年史”而深深吸引。
冠园美画,世纪钩沉;华人先驱,功彰绩伟。李鸿德的这组风情画的再现,亦是中美历史的一个胜利。因为很少有人能这么用心地去表现早期北美华裔的生活,并且它也正是美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李鸿德用画笔将其“镌刻”留存。与其他艺术家相比,过去和今天,像李鸿德那样的华裔画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可能并不多,然而他们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担当及中美双重艺术特质,已跨越太平洋,在东西方发扬光大。金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