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树浦路转到隆昌路,再左拐到海州路,有一条小马路,两边都是破旧的老房子,人行道上横七竖八摆着小摊,甚至摆到了马路上,菜皮、垃圾随地可见,穿着睡衣、打着哈欠的人在那里讨价还价……走在这条小街上,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杨浦区辛灵中学,我的心情愈来愈沉重。在我的想象中,两个稚气未脱的少女如果穿过这样一条路,前往一所从前被称作“工读学校”的学校,她们的内心将被怎样的情绪所笼罩?
海州路268号,一扇校门出现在我的面前。走进去,楼房高大明亮,地面一尘不染,几棵大树的浓荫将这里与外面世界隔离开来。2007年和2008年,时年14岁的女孩晓黎和莎莎(均为化名)分别走进了辛灵中学的这扇校门。
在这里,她们遇到了校长谢小双——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
1 每周一开车接她上学
清爽的短发、清亮的眼神、朴素的衣着,记者面前的晓黎说话有条有理,让人很难将她与6年前那个桀骜不驯的“问题少女”联系起来。
“黄毛族、黑衫党、讨饭包、大裤裆”,外加丁零当啷的耳环、挂饰,这是老师们印象中刚进校时的晓黎。抽烟,逃学,夜不归宿,沉迷网游,语、数、外、理、化5门功课加起来才100多分……晓黎在原来的学校让老师、校长头疼不已。勉强熬到初二,晓黎实在不想读书,就“装戆”想进风帆初职校(以轻度智障学生为对象的初级职业学校),正好风帆初职校的校长也由谢小双兼任,他识破了晓黎的“诡计”,将她收到辛灵中学来了。
进了辛灵中学,严格的寄宿生活让散漫惯了的晓黎难以适应,她觉得浑身难受。“十一”长假后,她索性不来上学,又溜进了网吧。为了找回学生,谢小双去家访,眼前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母女俩蜗居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家徒四壁。原来,晓黎自幼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可母亲没有正当工作,靠低保生活,对这个不听话的女儿更是无力管教。谢小双心里很沉重:“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如果我们不拉她一把,再滑一步,她很可能一辈子无法回头。”于是,谢校长将她“请”回了学校。
回校后,晓黎有所好转,可是两周后故态复萌,又逃学了。谢校长没有放弃。怎样才能将这匹“脱缰的野马”拉回来呢?谢校长想了一个“笨办法”:每个星期一早上,他都提早出门,开车到晓黎家门口把她接回学校。
像晓黎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由于成绩不好、行为偏差,从没被老师正眼瞧过,因而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校长怎么可能开车来接我这样的学生?是假惺惺对我好吧?”晓黎曾这样想。可是,一次,两次,三次……每个星期一早上,晓黎都会在家门口看到校长的私家车。这个叛逆、执拗的女孩突然眼圈红了,她感受到了一种从未得到过的关爱和呵护。其实,这一“超常规待遇”的背后,是谢小双对学生的尊重。爱和尊重,在特殊教育中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终于有一天,晓黎对谢校长说:“校长,你下星期一不要再来接我了,我自己会来的。”果然,星期一早上,晓黎按时到校。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电脑室、宣泄室、心理室……她渐渐喜欢上了这所学校。谢小双告诉晓黎,你是个聪明的学生,只要心思放在学习上,你一定能读好书,可以上中专、职校。这也让晓黎很惊讶。谢小双又让班主任黄权督促晓黎的学习,多给她“开小灶”。
向上的念头萌发了,就会变成巨大的动力。奇迹出现了,经过老师的精心教育,加上自己的努力,两年后,晓黎以470多分的中考成绩考进了理想的中专。校长的预言成真了!在那年杨浦区举办的教师节活动中,她还和区中考“状元”同台发言,她流着眼泪向校长表示感谢。
2 “我把女儿托给你们了!”
小巧的个子、大眼睛、高鼻梁,长得有点像外国人。这是女孩莎莎。然而,这个漂亮女孩的身世却很坎坷。她是个弃婴,由养父独自将她抚养大,从小对她溺爱有加。然而,养父曾数次违法犯罪,还沾染了毒瘾,为此,小小年纪的莎莎饱受歧视和欺辱。别看外表文静,可如果有人一不小心触怒了她,这个瘦弱的小女生便会拔拳相向。为了维护尊严,她经常打架斗殴,也曾逃学逃夜。
进校后,莎莎依然很孤僻、不合群,总是沉默地呆在角落里,不搭理别人。家长的过错怎能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承担呢?谢校长明白,缺少家庭的温暖是导致莎莎性格怪异的根本原因。平时,他只要在学校,一有空就会找莎莎谈谈心,聊聊天,给她父亲般的关爱,告诉她:家庭不能选择,但前途可以靠自己创造。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老师发现,莎莎特别沉闷、忧郁,问她有什么心事,她却不开口。经过老师的百般询问,她才挤出一句“我想爸爸”。原来,莎莎的养父因贩卖假烟被判刑,在青浦监狱服刑。尽管养父触犯了法律,但他将莎莎从小养大,父女俩感情很好。
为了解开莎莎的“心结”,谢小双决定代莎莎去探望父亲。那天,他和政教主任季玉珍、班主任等4人驱车来到青浦监狱,见到了莎莎的养父,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一告知。看到心爱的女儿的照片,莎莎的养父流下了眼泪:“我在大墙里几年,都不知道孩子已经初三了!”他又对谢校长说:“孩子跟着我没出息,我也没有能力照顾她,就托给你们学校吧。”由于担心女儿毕业后没人照管,养父甚至想让她留级,继续呆在辛灵中学。谢小双告诉他,孩子毕业后,学校还会承担起关心、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劝导他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莎莎的养父连连点头。
回到学校,谢校长又将养父的话转告莎莎。心结解开了,莎莎的脸上露出了花季少女应有的笑容,全身心投入复习迎考中。后来,她以40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一所中专,彻底走出了生活的阴影,迈向了人生新的旅途。现在,莎莎和奶奶、叔叔住在一起,学习也很努力。母校老师每隔两周上门关心,看她生活得怎样,告诉她: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找学校。
3 每月为她们充手机费
辛灵中学有个惯例,对于毕业生继续跟踪回访至少一年。晓黎毕业没多久,老师在回访时得悉,她家又出状况了!晓黎的母亲因违法行为被判刑,没有人给她付学费了。谢校长急了,晓黎才十五六岁,好不容易考上中专再失学,流落到社会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马上前往晓黎的学校说明情况,为她争取到学费减半,剩下的学费则由辛灵中学和他个人共同承担。谢校长还对晓黎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由于两个女孩家庭特殊,晓黎更是独自一人生活,谢小双和老师们都不放心。每个月谢小双都要给两个孩子打电话。连续3年的春节,他都把两个女孩请到学校吃年夜饭,还给她们压岁钱。直到现在,谢小双每月还给晓黎和莎莎充手机费。“我要和她们保持联系,万一她们的手机因为欠费而停机,我就找不到她们了。”谢小双说。
谢校长给孩子们的又何止是手机费。没有父母呵护,没有经济来源,两只柔弱的小鸟如何抵御外界的风雨和诱惑?而每次接到母校校长的电话,都让她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两个女孩的内心也逐渐强大起来,她们说:“谢校长,您放心,不管多苦多累,我们永不会再走歪路!”
4年来,晓黎学习努力,现已是毕业班的学生。春节后,她进入一家企业实习。拿到实习津贴,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买好水果去看望辛灵中学的老师。不久前,她还参加了春季高考,但离分数线差了8分。考虑到家庭情况,她不想再参加秋季高考,但谢校长对她说:“知识改变命运,你一定要再考。如果考上后学费有困难,我们会帮你想办法的。”
听了谢校长的话,晓黎又哭了。
【记者手记】
辛灵中学是以有各种不良行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主体,以托管教育为主要形式开展义务教育的特殊学校。目前,上海全市共有13所这样的中学。在辛灵中学,我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学生中来自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占63%,低保家庭占三分之一,也有不到10%的孩子家庭富裕。“问题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造成的。不少孩子有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沉湎网络、小偷小摸,甚至酒吧坐台等行为,已徘徊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
谢小双说:“我们的目标,是人人成功,人人成才。”这个“成功”的定义与常人所理解的不同,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公民。在谢小双和全校老师的努力下,2008年,辛灵中学的毕业生首次全部参加中考,合格率为50%,2009年上升到93%,2010年以来均为100%。这在全国工读学校系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又一个像晓黎、莎莎这样的孩子,开始了崭新的人生之路。
在这所特殊学校发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