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在变,变得更高端、更新型、更专业。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明显感觉到,陆家嘴金融城的磁场效应进一步显现:金融机构加速聚集,吸金能力不断放大。
陆家嘴金融机构集聚,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占据着重要份额。截至去年12月,陆家嘴有持牌类金融机构662家,较上年增长5.1%,占浦东新区89.8%,占上海市60%。其中外资法人银行18家,约占上海市的82%,占全国的一半。基金管理公司31家,约占上海市的86%,全国的40%。
细加分析,新落户陆家嘴的机构还呈现出“更高、更新、更专”的特点。
“更高”体现在更高能级的金融机构总部落户。662家持牌类金融机构,比2005年的348家增长了90.2%。摩根士丹利中国总部、中国银行第二总部等落地,黑石等全球前十大股权投资机构(PE)中的4家落户陆家嘴。
“更新”体现在新型金融机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去年12月,陆家嘴累计引进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企业417家,约占浦东新区的56%。融资租赁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金融企业中增幅和成长最快的行业。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的统计,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前十强有3家在上海,全部都落户陆家嘴,入驻金茂大厦十余年的远东宏信已成长为全国融资租赁行业厂商系的龙头老大。
“更专”体现在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去年陆家嘴引进了捷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港辉等金融信息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等资信评级机构,普华永道、安永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成功落户陆家嘴。
本报记者 陈杰